大斋前第二主日 礼拜一 诵读

节选自潘霍华的《做门徒的代价》 在基督內的生命 基督取了我们人的样式。他成为人,就像我们是人一样。在他的人性和他的谦卑内,我们认识到我们自己的样式。他成了人的模样,所以人也要像他。在道成肉身中,整个人类恢复了上帝形象的尊严。从今以后,任何对人之中最小一个的攻击都是对基督的攻击,他取了人的样式,在他自己的身上恢复了在所有具有人的样式者身上的上帝的形象。通过与道成肉身的主的关系和交流,我们恢复了我们真正的人性,同时我们也从罪的后果——个人主义中解脱出来,并找回了我们与整个人类的团结。通过与道成肉身的基督同在,我们与他所承担的整个人性同在。我们现在知道,我们已经在耶稣的人性中被接纳和承受,因此,我们现在享有的新本性意味着我们也必须承受别人的罪和悲伤。道成肉身的主使他的跟随者成为全人类的兄弟。在道成肉身中所揭示的上帝的「热爱世人」,是基督徒对地球上所有冠以人类之名的人的爱的基础。道成肉身的基督的样式使教会成为基督的身体。人类所有的悲哀都落在这个样式上,只有通过这个样式才能承受它们。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前第二主日 礼拜三 诵读

节选自金口圣约翰的《哥林多人后书讲道集》 苦中有乐 使徒保罗抑制了他严厉的遣责,再度谈到爱德的主题。他先前曾责斥哥林多教友,因为他们不以爱还爱,反而背弃他的爱,而与坏人为伍;但以后他却缓和了这遣责的严厉性说:「容纳我们吧!」这就是说:请你们爱我们吧!他只向他们要求一项小的恩惠,而这恩惠将为施予者比接受者更为有益。他没有命他们说:「你们该爱我们!」他只以怜惜的语气说:「容纳我们吧!」谁离开了你们的心?他问说:是谁使我们远离你们,是谁把我们逐出你们的心?什么原因迫使我们在你们心中受到排挤呢?因为他在上文说过:「你们的心肠狭窄。」他在这里更清楚地说:「你们的心要容纳我们!」这是吸引他们再回到他身边的话。因为被爱的人需要明白那爱他的人如何渴望自己的爱情,而世界上没有什么比这种了解更具有伟大的力量,能激发被爱者的爱。 保罗又说:「我以前说过:你们常在我们心中,甚至可以同生共死。」这是爱情最伟大的力量,即使被轻视,仍愿意同生共死。你们在我们的心里确实如同我说过的。可能有人有爱心而不愿为所爱的人冒险犯难;但是,我们决不是这种人。 「我充满了安慰。」什么安慰呢?那就是从你们那里来的安慰:因为你们改善了;我们因着你们的善行获得了安慰。这原是爱人的本来面目;当自己不受人爱的时候,他就渴求;又恐责备太严,而使爱的人忧愁。故此,他又说:「我充满了安慰,格外充满喜乐。」 这好像说:「我虽然因你们而忧伤,你们却完全使我满意,安慰了我。你们不但消除了我痛苦的原因,而且给我带来了洋溢的喜乐。」 最后,保罗为表示他得到了多大的喜乐,不仅说:「我充满了安慰」,而且,还加上一句:「在我们各样的苦难中,我格外充满喜乐。」这是说:你们所带给我的喜乐如此之大,是任何大灾大难所不能抵销的。这喜乐胜过遭遇的任何痛苦,甚至不容许我们受到痛苦的影响。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前第二主日 礼拜二 诵读

节选自金口圣约翰的《哥林多人后书讲道集》 我们的心胸开阔了 「我们的心胸开阔了。」因为正如热力使物体膨胀,同样,爱的工作使心胸开阔,因为爱德是一种热烈的能力,能炽热人心。是此,爱德开启保罗的口,使他的心胸开阔。「因为我的爱,不只是言语」他的意思是:「我心的爱与我的言语相联为一;如此我放胆讲论,毫无约束,毫不保留。」没有其他的心胸大过保罗的心胸,因为他爱全体信友,如同人对亲密的爱人所怀有的亲密之爱一般,他的爱不能被分裂,也不能减少,却要为他们每个人而完整保留。既然他的心胸,拥抱那不信的人,他如此热爱信友,又何足为奇? 因此,他并没有说:「我爱了你们。」而是更加强调说:「我们的口张开,我们的心胸开扩」;我们把你们都收纳其内。不仅如此,还具有空间,使你们能自由活动。因为那被爱的,无所畏惧地进入爱他们之人的心中。因此,他说:「你们不会因我们而受到约束,你们受到约束,是因为你们的偏情。」看,这样的批评,何等的忍气吞声,如此,爱他们所爱之人怀有的爱也是如此。因为他并没有说:「你们不爱我,但说,你们对我的爱,不要与我爱你们的尺度相同。」因为他并非想要严厉控告他们。 事实上,人可以由他对信友常燃起的何等美妙的爱,由他写的全部书信中寻得凭据。在致罗马人书信中说:「我渴望看见你们,我时常计划往你们那里去。倘若最终我能同你们在一起的话。」在致加拉太人书中,他说:「我的小子们,我再度产生了你们。」在致以弗所人书中,他说:「为了这个缘故,我为你们屈膝。」在致哥林多人的书信中,他说:「什么是我的希望,什么是光荣的冠冕?这难道不是你们的吗?」因为他常说:即使他在锁链之中,仍将他们挂虑于心。 再者,他致书给哥林多人说:「我愿意你们明白,我为你们,为一切尚未见过我面的人,是怎样竭力奋战的。」他致书给帖撒罗尼迦人说:「如同乳母照料自己的孩子,我也想望你们,我们已预备好,不单与你们分享福音,且愿意将我们自己与你们分享。」他也这样说:「你们并非因我们而受约束。」因此,保罗不单在说他爱了他们,而且说他们爱了他,如此,他能将他们引向上帝。事实上,他致书给哥林多人说:「提多来了,把你们的渴望,你们的哭泣,你们为我所怀有的爱心。」为这爱作证。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前第二主日 礼拜五 诵读

节选自大圣巴西流主教的讲道 你们要散播义德的种籽 人哪!你要像大地一般出产果实,不可表现出来你低于没有生命的东西。大地出产果实,但享用那果实的并不是大地,而是你。相反地,你不论做了什么慈善,是你自己收取果实,因为行善所应得的报酬属于行善的人。当你给饥饿的人食物时,你所给予的、仍是你的,甚至将加上利息给你。正如一粒落到地里的麦子,将为播种的人结出许多新麦粒;同样,你如果给饥饿的人饼吃,你必将获得丰富的利润。因此,你好似一个农夫,在世播种工作完毕后,就开始在天上收获。一如欧瑟亚先知所说:「你们应该播种正义。」 即使你不愿意,你也要有一天放弃你地上的财产;相反地,你若善用你的钱财,你能把因行善所得到的荣耀带到上主面前,那时你所赒济过的穷人环绕着你,他们将在万民的法官面前称呼你是养育者、是大恩人;并因你为人所作的慈善事工给你各种光荣的称呼。你没有见过一些人在戏剧明星身上、在斗兽勇士身上;在不值一顾的竞赛上如何挥霍财富吗?他们为了短暂的荣誉,为了哗众取宠而一掷千金! 而你为了得到那样大的荣耀,却吝于消费吗?上帝将显扬你,天使们将同声赞颂你,所有的人都将称你有福;你以可朽的钱财,赒济穷人,换取的是永远的荣耀,义德的荣冠!天上的王国。对这一切你却无动于衷,你依恋现世财物,而轻视那应期望的真福。所以,你该对所有急需的人慷慨解囊,乐善好施。圣经上也说:「那散财而赒济贫苦人的,他的仁义,必万世留存。」 你如果能施舍,应如何感激穷人——你的恩人,因为他会带给你荣耀;又应如何知足,因为你不需向别人扣门求乞,而是别人登门向你求恩。可是现在你却不愉快,令人不易接近。你躲避与人相遇,以免被迫施舍最小量的救济。你只会说一句话:「我没有,也不要给,因为我是穷人。」果然如此的话,那么不错,你真是穷人,乏善可陈:既没有「仁」,又没有「爱」;对上帝也缺乏信心,自己也缺乏永生的希望。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前第二主日 礼拜六 诵读

节选自金口圣约翰主教的讲道 五条赎罪的途径 对于赎罪改过的一些途径,你们要我列举出来吗?是的,这些途径不一而足,各有千秋,但都是引人升天的捷径。 第一条赎罪的途径:是承认你自己的罪:「首先你该说出你的罪来,好使你成义。」因此,先知也说:「我说:我要向上主承认我的罪孽,你即刻宽赦了我心的罪债。」所以,你自己也该承认你犯的罪。如此,上主才会宽恕你。一个人承认自己的罪过,以后就不易再犯;故此,你该激发你的良心,自我控告,以免你的良心将在上主的审判台前控告你的罪行。这是一条最佳的赎罪的途径。 仍有另一条同样好的途径,便是:不记仇,不发怒,真心宽恕得罪我们的人;我们若这样做,上帝也就宽恕我们的罪过;这就是赎罪的第二途径。诚如基督所说:「你们若宽恕别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宽恕你们的。」 你还要知道第三条赎罪的途径吗?那就是:你要从心灵深处发出你热诚与专心的祈祷。 如果你还愿知道第四条途径,那我可告诉你:你要周济穷人;这个善工具有非常大而深远的效能。 另一种方法也不逊于以上所说的,就是:如果你自谦自卑,你的罪恶也会被根本消除。圣经所载的税吏便是一个明证:他既乏善可述,就献上了自己的谦卑,因而摆脱了罪恶的重担。 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五条赎罪的途径:一是认罪求赦;二是宽恕仇人;三是恒心祈祷;四是周济穷人;五是自谦自卑。 因此,你不要投闲置散,要每天在这五条途径上向前迈进。这都是容易履行的途径,不要以贫穷为藉口而推诿,因为纵然你生活非常贫苦,你仍可平息怒气,自谦自卑、不断祈祷,承认你的罪过;贫苦绝不阻止你这样作。所以,我还要说什么呢?纵然你没有金钱周济穷人,但你的贫穷决不阻止你履行这赎罪的途径,和遵守上帝的命令。经上所载的只捐献两个小钱的寡妇,不就是一个明证吗? 我们已学会了治疗我们创伤的办法,我们就该善为利用,好使我们及早恢复健康,放心去享受圣筵;使我们在伟大的荣耀中去迎接基督——光荣的君王。并藉著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恩宠、仁慈、善良能获得永福。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前第二主日 礼拜四 诵读

节选自阿尔勒主教圣凯撒里的讲道 论天上与人间的慈爱 耶稣说:「怜悯人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受到怜悯。」亲爱的弟兄们,「怜悯」一词是温柔的;「怜悯」的名词尚且如此,那么,怜悯人的行为,更该如何呢?虽然,人人都希望得到怜悯,但不幸的是:不是人人都怜悯别人,以使自己堪当接受怜悯。人人都愿意接受人怜悯,但很少人愿意怜悯别人。 人哪!你所不愿施予人的,你有何颜面去要求呢?谁若愿意在天上受到怜悯,他就该在世上先怜悯别人。亲爱的弟兄们,我们既都愿意受到怜悯,就请大家在世上拿怜悯作「主保」,好使我们将来到天上时,得到「她」的救助。因为在天上也有一种怜悯,这种怜悯只有藉地上的怜悯才可得到。圣经上说:「上主,祢的慈爱在天上。」 故此,慈爱有天上的,有地上的:就是有上帝的,有人的。那一种是属人的慈爱呢?那就是你对穷人的慈爱——怜悯。但那一种是上帝的慈爱呢?无疑的,那就是宽恕人罪的那种慈爱。人在尘世旅程中因怜悯所施予的一切,上帝的怜悯必在天上还给他。因为上帝在此世上,在一切穷人身上,忍饥受渴,诚如吾主基督亲口说的:「凡你们对我这些最小弟兄中的一个所做的,就是对我做的。」所以,那自天上肯施恩的上帝,愿意在地上接受。 我们是怎样的人?当上帝施恩时,我们愿意接受它;但当上帝有求于我们时,我们就不愿意给祂吗?穷人饥饿,就是基督饥饿,诚如基督亲自说的:「我饿了,你们给了我吃的。」因此,你如果愿意获得罪赦的保证,就不该轻视可怜的穷人。弟兄们,基督自己现在就在穷苦人身上忍饥受渴。祂在地上所接受的,祂在天上必将还给你。 弟兄们,试问:当你们来到圣堂时,你们愿意什么?或你们要寻找什么?你们不是来求上帝施恩怜悯吗?你们先施予地上的慈爱,你们就会领取天上的慈爱。穷人向你祈求,你却向上帝祈求;穷人向你求的,是一块面包;而你向上帝求的,是永生。给穷人面包吧!好使你从基督那里领取永生。请听基督自己说的话:「你们给,也就给你们。」如果你不给别人,我不知道你将有何颜面领受?所以,当你们来到圣堂时,你们应按你们的能力、赒济穷人。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前第二主日 礼拜日 诵读

节选自德日进的《神圣的环境》 欲望的积累应导致基督再临的迸发 从历史上看,期待就像火炬一样从未停止过引导我们信仰的进步。以色列人一直在期待着,第一批基督徒也是如此。圣诞节可能被认为会使我们的目光转向过去,但它只是将目光进一步固定在未来。弥赛亚在我们中间出现了片刻,他只允许自己被人看见和触摸片刻,然后再次消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光亮和不可描述,进入未来的深处。他来了。然而,现在我们必须期待他——不再是我们中一小部分被选中的人,而是所有的人——再一次,而且比以往更多。只有当我们热切地期待他时,主耶稣才会很快到来。这是一种欲望的积累,应导致基督再临在我们身上迸发。 作为以色列的继承者,我们基督徒负责在世界范围内保持欲望之火焰的活力。自耶稣升天以来,仅仅过去了二十个世纪。我们对自己的期望做了什么? 颇为幼稚的匆忙,加上导致第一代基督徒相信基督立即再来的错误观点,不幸地使我们失去了幻想和怀疑。我们对上帝的国度的信心因世界对美好事物的抗拒而感到不安。某种悲观主义,也许是受到对原始堕落的夸大概念的鼓励,导致我们把这个世界看作是决定性的、不可救药的邪恶。因此,我们允许火焰在我们沉睡的心中熄灭。毫无疑问,我们或多或少地看到个人死亡的来临。毫无疑问,我们的祈祷和行动都是为了实现「上帝的国度的到来」。但事实上,我们中有多少人在内心深处真正被我们的地球将被重塑的狂热希望所感动?有谁在黑暗中为真正的黎明的第一缕曙光设定了方向?哪里有这样的基督徒,他对基督的急切渴望成功了,不是淹没了人类的爱和人类的利益的忧虑(因为它应该),甚至抵消了它们?公教徒在哪里像许多人道主义者传播新城市的梦想一样,热情地发誓(通过信念而不是通过惯例)传播道成肉身的希望呢?我们坚持说,我们一直在守望,期待着主的到来。但实际上,如果我们是真诚的,我们应该承认,我们不再期待什么了。 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恢复这束火焰。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在自己身上重新燃起对伟大来临的渴望和希望。但我们在哪里寻找这种复兴的来源呢?我们将清楚地发现,首先是基督对他的肢体直接施加的吸引力的增加。然后是由我们的思想所发现的对基督再临的准备和完成的兴趣的增加。那么这种兴趣本身来自哪里呢?来自于对基督的胜利和我们人类在此尘世的努力所寻求构建的工作成果之间更紧密联系的认识。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第一主日 礼拜一 诵读

节选自圣奥古斯丁主教的《迦拉太书注释》 我们应了解上帝的圣宠 使徒保罗致书迦拉达人的目的、是要他们了解上帝赐给的圣宠,使他们不再属于律法权下。当福音的圣宠传报给他们时,仍有一些割礼中的人,虽然为基督徒,却尚未明白圣宠的本身价值,而仍愿处于律法的重担之下。这律法是上帝加给那些不为义德、而为罪恶做奴隶的人;就是说,上帝为那些不义的人、制定公义的律法,是为了彰显而不是为了消除他们的罪恶。因为消除罪恶,非由那藉着爱德而活动的信德的圣宠不可。迦拉达人已获得了这恩宠,却仍愿处于律法的重担之下;他们认为,若不受割损礼,不遵守犹太人的其他礼规,福音对他们便毫无益处。 因此,迦拉达人开始怀疑向他们宣讲福音的使徒保罗,因为他没有像其他使徒们一样强迫外邦人犹太化。因为使徒彼得,曾对这些割礼派的人们让步;他假装承认:外邦人若不承受律法的担子,福音为他们便毫无益处。对于伪装一事,保罗在本书信内提起:他曾提醒过彼得。同样的问题,在保罗致罗马人书中也曾提起过;但是似乎不同:保罗解决了他们的问题,调解了犹太人与信主的外邦人之间的争执。 但在这封信里,是写给那些迦拉达人,他们被来自犹太人中某些人的权威所困扰,强迫他们遵守律法;他们开始信从那些犹太人,并以为使徒保罗没有讲真理,因为他不愿外邦人受割礼。因此,保罗就这样开始说:「我很惊奇,你们竟这么快就离开了以基督的恩宠召叫你们的那一位,而归向别的福音。」 因此,保罗在这开场白里,简单地提出这问题的重点。他在问候词中说:「我保罗蒙召为使徒,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着人。」在其他书信中从来没有过这种词句;他愿意在此清楚指出:那些怀疑他的人们不是由于上帝,而是由于人;并且就为福音作证的权威而论,他与其他使徒是平等的;因为他意识到:他蒙召为使徒,不是由于人,也不是藉着人,而是由于耶稣基督和上帝父。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第一主日 礼拜三 诵读

节选自奥利金的《创世记讲道集》 亚伯拉罕的献祭 「亚伯拉罕拿起全燔祭所用的木柴,放在他儿子以撒的肩上,他手中拿着火和刀,二人一起向前走。」以撒亲自背着全燔祭所用的木柴,这是基督亲自背着十字架的预像;然而背负全燔祭的木柴、是祭司的职务。因此基督是祭品,也是祭司。下面的一句话,「二人一起向前走」,就是指的这同一奥义。因为当亚伯拉罕即将献祭时,拿着火和刀,以撒不是跟在他后面,而是偕同他。这样便显示他和亚伯拉罕一同尽祭司的职务。 以后怎样呢?圣经记载: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爸爸。」在那时出自儿子之口的这句话,便是试探的声音。你可想像,将被祭杀的儿子这句话,要使为父的心肠如何难过?虽然亚伯拉罕因信德而心志极为坚强,仍然以柔和的声音回答道:「孩子,什么事?」以撒说:「请看,这里有火有柴,作全燔祭的羔羊在哪里?」亚伯拉罕回答说:「上帝自会安排作全燔祭的羔羔。」 亚伯拉罕这相当热情而慬慎的答复感动了我。我不知道他在心灵中看见什么,因为他不是讲的现在,而是将来,他说:「上帝将要安排一只羊。」他以将来的事,回答他儿子关于现在的事,所发的问题。因为上帝的确要亲自在基督身上、为自己安排一只羔羊。 「亚伯拉罕伸手举刀,要杀死他的儿子,上主的使者从天上叫他,对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道:我在这里。使者说:不要在这孩子身上下手,也不要伤害他;因为现在我知道你敬畏上主。」让我们把这些话和使徒保罗的话比较一下,他论到上帝时说:「他没有怜惜他的亲子,而为了我们罪人,把他交出来了。」请看上帝在奇伟的慷慨上、如何 与人一争长短!亚伯拉罕把必死而未死的儿子献给上帝,上帝却把他永生不死的儿子、为了众人而交与死亡! 「亚伯拉罕举目一望,看见一只公羊、两角缠在灌木中」,我想,我们在上文已说过:以撒是基督的预像;但是那只公羊看起来,也是基督的预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未被献杀的以撒、和被献杀的公羊如何都适于象征基督;基督是上帝圣言,但是「圣言成了血肉」。 所以,基督受苦难,却是在肉躯内;基督也受死,却只是肉躯受死;在这里公羊便是基督肉躯的象征。如同约翰所说「上帝的羔羊,请看除免世罪者!」但圣言永存不朽,按精神说,这便是基督,以撒便是他的预像。因此,基督是祭品,也是精神方面的祭司;因为按肉躯而说,那奉献祭品给圣父的,便是在十字架的祭台上、被奉献的基督本人。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

大斋第一主日 礼拜二 诵读

节选自圣波拿文都拉主教的《短语》 从对基督的认识中,生出对全部圣经的了解 圣经不是出自人的探索,而是出自上帝的启示。这启示「出自光明之父,天上地上所有的家族都由他而命名」。父藉他的子耶稣基督、将圣灵倾注给我们;他藉圣灵、按自己的意愿分配并分施信德给每一个人;「基督藉信德便居住在我们心内。」这样我们认识了耶稣基督,从这种认识、就像从泉源中涌出全部圣经的力量和对圣经的了解。因此,谁若对于耶稣基督没有天赋的信德,作为了解全部圣经的光明与入门基础,便绝不可能了解圣经。因为这是全部圣经的明灯,门户和基础。只要我们远离吾主在世作客,我们就需要信德,因为信德是一切超性光明的稳定基础,指路灯光,并领我们进入其中的门户。此外,我们也该按信德的尺度、衡量上帝赋予我们的智慧,以免有人「自视太高;并应按照上帝分给各人信德的大小,适度的衡量自己。」 阅读圣经的结局或果实,不是普通的,而是圆满的永福。在圣经内有永生的话;这些话不仅是为使我们信仰,也使我们获得永生;我们将要在永生中看见并爱慕上帝,我们的一切欲望也将完全满足。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将会知道「基督的爱远超人所能理解的」;我们也将「充满上帝的一切富裕」。按使徒以上所说的话,圣经指引我们进入这「一切富裕」的境地。因此我们该以这目的和意向去研读教授并聆听圣经。 如果我们愿意遵循圣经的真正途径而到达这个成果,就该从起点开始;就是说:我们要怀着真实的信心、越向光明的圣父;要虚心屈膝祈求他藉着他的圣子、在圣灵内、赐予我们对耶稣基督的真知识;此外更求他赐予我们对耶稣的真爱。这样我们既已认识并爱慕基督、且在信德与爱德上扎根建基后,便会领悟圣经是「怎样的广、宽、高、深」。经由这种知识、我们终能抵达至圣圣三的圆满认识与真爱。这就是与圣人所向往的;也是一切真和善的归宿和圆满。 返回「教父诵读」

May 1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