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之云(八)说明有关静观的某些疑难

作静观时,该放下好奇、求学问以及自然的认知 积极生活与静观生活的区别、等次及其构成部分 你会向我说:祈祷时好些思想紧逼着我,我要怎样辨认善恶呢?说它是坏的吧,怎么我深感它激励我,使我热心?它有时鼓舞我,甚至使我因基督所受的苦难、或为我所犯的罪而流泪痛哭。还有其它理由,使我认为这些圣善的默想似乎为我大有裨益。那么,它既不坏,实际上又能产生好效果,我真不懂为什么你建议要把它丢入「坐忘之云」? 你问的很好,我要尽力好好答复。首先,你愿知道那些看来如此有益的思想究属哪一类。对这点,我的回答是:那些思想是理性在你头脑里架构出来的、合理的明晰观念。至于它是好或是坏的问题,我须强调它本身常是好的,因为你的悟性反映上主的大悟性。这些思想是好是坏,全看你怎样处理它。如果因着上主圣宠的助佑,它使你认清你的罪过、懂得耶稣受苦难的意义、感觉上主的慈祥,或造化的美妙,它便确实是好的,那么这类思想能增强你的热心,并不意外。一旦它使人骄傲、激发好奇与自私、使心灵污染,那就变成恶了。因为那时你已不是虚怀若谷的学者、神学教授及灵修导师,而变成邪恶的、傲气的学者、虚荣撒谎的人了。这些话对任何人都是警告。本性的理解能力一旦骄矜熏心,满怀不必要的俗务与人世浮华,或贪图世俗爵位、财富和虚幻的快乐或赞誉时,它已变成坏事了。 你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那些思想不仅本身是好的,并且也能用以产生好效果,那么为什么要把它抛弃在「坐忘之云」以下呢? 为解答你的问题,需要一些说明。我先说,在圣教会内有两种生活方式:积极传教生活与静观生活。积极生活是较低的,静观生活则较高。积极生活又分高低两级,静观生活也分高低两级;这两种生活虽然有相当出入,却是如此相辅相成,没有一项可以完全脱离另一项而单独存在。原来高级的积极生活趋向低级的静观,为此不管怎样积极,同时必是某种程度的静观者,反之一个完全的静观者,只要还在人世,必然仍过着某种程度的积极生活。 积极生活是这样的:它开始在现世,也结束在现世;静观生活虽也开始在现世,却将无止无休地在永生中继续下去。为此,「玛利亚所选的一份——静观,终究不会被夺去。」积极的生活为着许多事忙碌,因而不免有困扰,静观生活却是「在安宁中坐着,做着唯一必要的事」。 在低级的积极生活中,人为着有益人群的事业或慈善工作忙碌。度高级的积极生活的人,开始默想属神的事:在同情怜惜基督的苦难和圣人们所受痛苦之余,他该懊伤地衡量人的罪恶,因而使人更珍惜上主的慈祥和祂的恩赐,于是便赞美上主,感谢祂在一切造物中的美妙作为。但在更高级的静观中——按我们在今生所认识的来说——一切都是晦暗,是「不知之云」。这时人凭着渴愿,转心向唯一上主,闭着眼栖息在意识到的上主本身。 较低的积极活动,不太改变人的自然官能。在这阶段的人,生活不会太深入,彷佛活在自身之外、自身之下。当他进入高级的积极生活(它和低级静观融合)时,他的生活便变得更深入,更从他内深处而生活,因此也变得更富有人性。但到了更高度的静观生活时,人超越自己,靠圣宠完成那按本性超出人力的事。因为他的心神如今在爱的共融和愿望中已合于上主了。按照有经验的指导,那时必须把低级的积极工作置于一边,去度高级的积极生活——按我们所说,它和低级静观是交流互通的。同样,到了一定时间,这些高级的积极工作也该放置一边,为能进入更高的静观生活。犹如一个正在作默祷的人,思虑他已做的或将做的事——不管那些事本身多么好,或多么有价值——终究是不对的。同样,在静观「不知之云」的黑暗中的人,如果让有关上主的观念、恩宠、仁慈和祂的作为等思念所左右,使人无法专注于上主,即使那些思想是好的,能给人力量与甘饴,也是不对的。因它不合时机。这就是忠告你务必摒除一切精思妙想(不管它们是多么圣善,多么有价值)的理由。用一朵厚密的「坐忘之云」把这些思念掩盖起来吧!因为在今生,只有凭着爱才能触摸到上主自身,凭理智则绝不可能。我们带着会死的躯体生活时,悟性总是受物质条件的限制,对精神世界的种种是多么麻木不灵,尤其对上主更是如此。我们的推理,始终不会是清澈的思想,如果没有上主的慈爱助佑,是会把我们导入错谬的。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六)用对话方式浅释静观

你现在要说:「我怎能按上主本身思念上主呢?」对这问题,我只能答说:「我不知道。」 你这一问,却把我带到我愿你进入的「不知之云」和黑暗里了。人能完全了解、深究每一件受造物和它的作为,包括上主的工程在内;但人无法了解上主本身。人的思想不能洞察上主。为此,我宁愿丢下我能理解的,选用爱去爱所无法认知的祂。我们虽无法理解祂,却能爱祂。祂可以用爱去接触和拥抱,却无法用思想。当然,我们有时思念上主的尊威和慈祥,从而获得灼见,也是不错。不过,在真正的静观中,该把这一切搁置一边,用一朵「坐忘之云」把它掩盖起来,然后,让你温和虔敬的渴慕,坚定愉快地越过那朵云,冲破那上面的黑暗。是的,要果断地用渴慕之箭,向「不知之云」射去。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怎样分辨思念上的罪:死罪与小罪的区分

思念一个活着的人,或一件物质世界的东西,情形就不同了。当然,没有你的同意,自然地进到你脑海里的思念,还不算犯罪,因为那不是你的过错,它只是原罪的后果而已。虽然圣洗圣事已洗去了你的原罪,你却仍然承担着原罪的遗害。为此,你该立刻驱逐这样的思念,因为你的人性是软弱的,除非如此,否则按连锁关系,那些思想将唤起你的爱或憎。如果是使你感到快乐的念头,或使你回忆从前感到的快乐,你可能会同意于这快乐。如果是使你感到难过的念头,或使你记起痛苦的回忆,你可能会愤怒。若是一个没有做出适当人生抉择的人,同意这类念头,便是构成一个死罪;因为他早已生活在死罪的情况中了。但对于你或任何一个诚心诚意弃绝俗世的人,那只是个小罪。因为当你选定你现今的生活方式时,你向上主作了基本的献身,这项献身连在知性暂时失足时,也仍然持续着。你没有完全同意,为此你犯的罪较轻。不过,你纵容这些思念,以致故意停留在其中而完全同意的话,便犯了死罪。清楚意识,又加上完全同意,那就是死罪了;在思想中已犯了七罪宗之一。 如果你心里孵育着过去或现在所受的侮辱,执着不肯放的话,很快就会感到难过和渴愿复仇,这样就犯了愤怒之罪。你若对人怀有轻视、怨恨、妄断,你便犯了嫉妒。你若对善工厌烦不想振作,这叫作懒惰。如果你故意自满自足,并停留于径自来到头脑里(或故意引发的)有关自己的荣誉、聪明、天资、恩宠、地位、本领,美丽等思想,便有骄傲的罪。如果你思念一件人们争相占有的物质东西、财帛、产业或别的世俗之物,你的心留伫其间,这就是贪财之罪。如果你放纵愿望,顺从贪求美味的食物或饮料、贪口舌的享受,这就是贪饕之罪。最后贪念不被许可的肉欲、或是卖情面、或贪人阿谀奉承,这叫作邪淫。 如果奔放不定的思念,使你想到过去或目前的快乐,你又逗留其间,听凭它在你心中扎根,滋养着肉欲,你就活在将被欲望的甘饴淹没的危险中。不久你必会以为你已拥有你所期望的一切,也以为这些快乐将使你完全满足。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一)该认真地分辨意念与倾向,以免疏忽小罪

我提这事,并非担心你或任何一位专务祈祷的人,实际负荷着这些罪愆。我的用意是要你注意,在意念和愿望刚兴起时就加以衡量。因为连那些能引你犯罪最轻微的意愿,你也该予以拒绝。我告诉你:谁不警觉控制意愿——包括无罪的冲动——对小罪终必越来越不经心。在这个现世,固然不可能避免一切罪过和缺失,不过,对故意的小罪不以为意,这对追求成全者来说,是不可容忍的。因为经常对小罪不经心,大概已打开了大罪之门。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七)真静观者不参与积极工作

真静观者不参与积极工作,不关心周遭发生的事, 甚至不挺身起来保护自己、反驳批评的人。 在《路加福音》中我们读到:主耶稣来到玛尔大家里,玛尔大忙着炊事,她的妹妹玛利亚什么都不做,只坐在耶稣跟前。她聚精会神地听耶稣,对玛尔大所做的事不予注意。玛尔大所做的琐碎事,的确是圣的、重要的(是初级的积极工作),但玛利亚对这些工作不关切,也不注意耶稣人性的举止,譬如祂体格的潇洒,谈吐的温和,虽然关心这些已是比较圣善的工作了(这是第二级积极工作,也是初级静观生活)。玛利亚把这一切忘的一干二净,全神贯注在人性掩盖下、晦暗的主的上智。 玛利亚全心贯注地转向耶稣,她对看到、听到和在周遭发生的一切都无动于衷。她安定地坐着,心中默默的,只管以一种欣悦之情冲向那朵隔在上主与她之间的「不知之云」。原来,正如我前面说过,在此世要亲近上主,没有一人(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如此纯洁、深沉于爱上主的度静观生活的人),可以不透过这高深美妙的「不知之云」。 玛利亚便是朝着这朵云忧心忡忡的渴慕者。为何如此呢?莫非这就是人所能做到的最美好、最圣善的一份静观生活,也是静观者不惜任何世上的代价,紧紧抓住而不肯放手的?甚至在玛尔大向耶稣抱怨,责怪耶稣没有叫玛利亚起来帮她工作时,玛利亚还是安定不移地留在那里,对玛尔大的责怪丝毫不表示愤慨。其实,这也不足惊奇,因为她全心贯注于玛尔大所完全不知情的另一件工作之中,她也无暇去注意她姊姊,或替自己作辩护。 朋友,你是否看出,这件有关耶稣和这两姊妹间的插曲,是刻意给后世教会内,从事积极工作者和度静观生活者一个教训吗?玛利亚代表着静观生活,一切度静观生活的人,应奉玛利亚为模范。玛尔大代表积极工作的生活,一切从事积极工作的人,可奉她为向导。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三)谦逊的性质,成全与不成全的谦逊

试想为什么成全的谦逊只渊源于上主,为什么从任何别的源头而来的都不成全,即使上主还是主要的源头。我先说说谦逊本身是什么,成全与不成全的区别就容易抓住了。 说某人是谦逊之人,就是说他生活得很踏实,他意识中的自我和实在的他一般无二。事实上,任何看清自己真面目的人,都不难成为谦谦君子,因为他看清两件事,首先清楚见到:犯原罪后堕落的人性是多么可怜和软弱;人不论多么圣善,在现世都不能完全免除原罪的种种恶果。其次,他认清上主本身的无上美好,和祂对我们人类的深情大爱。面对这样的美善和爱情,人便不禁战栗,智者成了结结巴巴的傻瓜而不知所云;圣人和天使们受上主之光的照明,而看不见别的了。当上主本性本体揭露无遗时,除非上主特加支持,后果是不敢设想的。 从上主的美善和爱情的经验所产生的谦逊,我称它为成全的谦逊,因为这种心境,连进入永恒中的人也仍将保有。至于从人的生活条件所获致的谦逊,我称它为不成全的谦逊;因为它不仅在人死时同人一起消失,连在此生中,也不是恒久不断地操作的。原来在静观生活中已登堂入室的人,有时会蒙上主恩宠的提携而完全超越自身:既不记得,也不在乎自己的善工和罪过。按照上主上智的安排,进步中的静观者可能经常或偶尔体验这种情况。不过,我认为任何个案都是一种刹那便消逝的现象。但是,有这经验时,人可能完全不关心自身的罪过或德行,却始终不失去上主无限美善和爱情的意识,所以他们的谦逊是成全的。从另一方面说,当人还是因着自身的罪过和弱点而发谦逊的话——虽只是次要动机,他的谦逊还是不成全的。不过,我并没有说:要人放弃这种动机。希望上主不让你错懂了我的话,因为我确信在此生中,这两种动机都对我们有益,也是必要的。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九)静观者该原谅那些从奉积极工作的人所作的抱怨

或许你认为我侮辱了耶稣的好朋友玛尔大,因为我把她比作用世俗眼光来批评静观者的人了。说实话,我无意得罪这两等人,愿上主不许我在这本书中说任何判断上主之友的话——不管他们圣德高或低,只要是上主之友就好。因为实际上,我认为如果我们认清这件事发生的时刻和情况,我们就不难原谅玛尔大的怨言了。她当时并不了解玛利亚所作的事。这也不足惊奇,因为我很怀疑她曾听过多少关于成全静观的话。再说,她的怨言只短短几句,而且说的也很礼貌。为此,我认为我们该完全谅解她。 同样的,我认为用俗世眼光来批判的人,以静观生活为偏差,也是由于他们的无知,也该受到谅解,虽然他们的批评有时显得粗陋了些。在玛尔大向耶稣提出抗议时,她一定不知自己在说什么。同样的,那些对静观生活有批评的人,也多半对静观只是一知半解,或竟一无所知。为此,他们无法了解为什么这些青年能抛下很有晋升机会的职务,真心实意的起步去做上主特爱的朋友。我认为假如他们能了解静观的意义,他们一定不会如此批评的。为此,我认为应该原谅他们。他们只经验了他们所经验过的一种生活方式,却不能想象其它方式。此外,当我回忆我自己由于无知而犯了很多错误时,就觉得该更加和气地容忍别人,否则我就不是待别人犹如我愿意别人怎样待我一样了。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二)静观铲除罪过,滋养一切善工

为能站稳脚步,避免陷阱,你要踏在你已迈上的途径上,让内心的渴望、不断地向隔在你和上主之间的那朵「不知之云」冲去。试着以热爱的箭穿透那朵云,拒绝逊于上主的任何思想,也终不为任何事物停止静观。原来,爱的静观本身就能疗愈一切罪根。不管你如何多次守斋、守夜直到深更、破晓前很早起身、用鞭子自打、如果有许可的话——其实这是不许可的——即使挖出眼睛、撕破舌头、堵塞耳鼻、割掉肢体、用尽方法折磨你的身体,还是无济于事。因为倾向于罪的愿望,大概依然存留在你心里。 进一步说,即使你不停为你的罪和基督的苦难悲伤流泪,不断思念天上的喜乐,你想就会对你有用吗?我深信这些事会对你有很多帮助。无疑的,你会获益不浅,也助你在恩宠上成长。不过,比起阖上眼热爱上主,这种种就微不足道了。原来静观是玛利亚所掌握的最好一份!它满盈着一切,别的一切克己操作如果缺了静观,都没有多大价值。 爱的工作不仅治愈罪根,也滋养实在的善行。当你真实地爱时,你必同情一切的困难,会慷慨无私的去应付。如果没有爱,你所做的任何动作,势必不完美。因为杂有其它动机,必然残而不全。 真正的善是:在每一处境中,常习以成性地、主动地中悦上主,给处境一个适当的回答。只有上主是一切善的纯洁源泉,人如果受上主之外的任何东西推动,即使上主还是占首位,这人的德行仍不算纯全,特别在谦逊及兄弟之爱两项德行上更是明显。任何人在心灵与行动上修成了这两项德行,便拥有了一切,而不缺什么了。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五)一种错误

把意识人的可怜,认作使人谦逊的最佳动机,乃是一种错误。 请相信我的话:世上有成全的谦逊,赖上主的恩宠,谦德可以在你有生之年获致。我特别强调这一点,因为有人以讹传讹地教导说:此生除了思念人的不幸遭遇和回忆自己犯的罪以外,便没有更大的谦逊了。 我乐意承认:这种讲法,对于习惯一再犯罪的人而言(我本人曾是如此),是很真实的。当死罪的污渍在告解圣事中擦去之前,没有一件事比提醒人思念所犯的罪,以及生活在罪恶处境中的可怜更有益处、更重要的了。但是,为那些从来没有明知故意地犯过重罪的人,这种态度并不真实。他们犹如无辜的儿童,只因软弱无知而失足。连这些无辜的心灵,尤其是那些开始迈上静观道路的人,也有他们谦逊的理由。对我们自身也是一样,当我们为了告解过的罪,做了补赎之后,仍受圣宠吸引去度静观生活时,一定还有理由谦逊的。保持我们谦逊的是一种远胜于不成全的动机,原来上主的美好和圣爱的动机,远胜过认识自己的动机。正如童贞圣母的生活远胜过大多数悔改的罪人一样;或是基督的生活超越任何人一样;或一位不能经历人性弱点的天使,胜过人类中最弱者的生活一样。 假如除了人性穷困外没有其它谦逊的理由,那我就不懂为什么从未经历罪恶玷污的人应该要谦逊了。吾主耶稣、圣母、天朝天使和圣人,定永不再受罪恶及其后果的羁绊,吾主耶稣在福音中却召叫我们凭圣宠的帮助修一切全德,像祂生来就有一样。谦德也不例外。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

不知之云(十八)从奉积极工作的人,批评度静观生活者

宛如玛尔大批评了玛利亚,直到今日从奉积极工作的人, 还由于无知,批评度静观生活者。 正如玛尔大抱怨了玛利亚,任何时代也有从奉积极生活的人抱怨度静观生活的人。静观的恩宠经常在各等各类的修道人与一般教友间唤醒某些人。他们在弄清楚自己良心的指示,听取了可靠的主意,决定全心从事静观之后,亲友们便像风暴一般向他们攻击,严酷地指责他们选了游手好闲的生活。搬出真真假假、各式各样的故事,述说哪些人先前走了静观的路,最终跌入邪道的事。的确,他们只说坏事、不说好事。 没错,有不少人看起来先舍弃俗世荣华,后来却顺从了邪路。这个危险是常有的。这些人理该在静观生活中事奉上主,反成了邪魔的奴才和欣赏者。原因是:他们不肯听从有灵修经验的神师。他们变成了伪君子或异端者,陷于狂怒或别种使圣教会蒙辱的邪恶中。我对继续谈论这事感到踌躇,深怕误了主题。如果上主愿意,如我看来有必要的话,稍后再跟你谈那些人失足的缘由和环境,现在姑且把这事搁置一边,继续谈我们的主题吧! 返回「不知之云」

May 27,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