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拉太书 第5章

恩许的自由绝不可放弃 1我们既都被基督释放得以自由,就应当站立得稳,不再服奴仆的轭。2我——保罗告诉你们,若受割礼,基督就与你们无益了。3我再切实地告诉凡受割礼的人说,你们都应当遵守全律法。4你们这要靠律法得称为义的就与基督没有干涉,已经与恩典断绝了。5因为我们被圣灵感动,是因信等候所盼望得称为义的福。6作基督耶稣门徒,受割礼是无益,不受割礼也是无益,惟独有叫人行仁爱的信心才是有益的。 7你们起初行1得甚好,有谁拦阻你们,叫你们不顺真理呢?8这个意见不是出于召你们的主。9一点面酵能叫全团发起来。10我信你们蒙主保佑必不怀异心;但搅扰你们的,不论是谁,必受刑罚。11弟兄们,我若仍讲割礼,何至还受逼迫呢?若讲割礼,那十字架的道理就不被人厌弃了。12但愿搅乱你们的人都被断绝。 自由是爱的表现 13弟兄们,你们蒙召得能自主,决不可将自主的好处当作纵欲的机会,只要用爱心互相服事。14因为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一句之内了。15你们若相咬相吞,只怕大家都要消灭。 16我说,你们应当顺从圣灵,就不放纵肉身的私欲了。17因为情欲2与圣灵相争,圣灵与情欲相争,彼此交战,叫你们不能做所愿做的事。18你们若是被圣灵引导,就不属律法管辖。19情欲的事都是显而易见的;即如奸淫、苟合、污秽、奢侈、20拜偶像、巫术、仇恨、斗狠、妒忌、忿怒、纷争、结党、异端、21妒嫉、凶杀、醉酒、放荡等类。我从前告诉你们,现在又告诉你们,人做这样的事必不得进上帝的国。 22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慈悲、善良、忠信、23温柔、信实、端正、节制、洁净。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324凡属基督的人,是已经把肉身的邪情私欲4同钉在十字架上了。25我们若是靠圣灵活着,就应该遵着圣灵做事,26不要贪图虚名,彼此招惹,互相妒嫉。 或作:跑。 ↩︎ 或作:肉身,下同。 ↩︎ 本节根据萧静山神父根据拉丁文圣经所译之《新经全集》补充。 ↩︎ 或作:肉身和情欲。 ↩︎

May 21, 2024

加拉太书 第六章

1弟兄们,若遇见人有过犯,你们被圣灵感动的就应当用温柔的心规劝他;又当自己小心,惟恐也受迷惑。2你们彼此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3人若没有,自以为有,就是自欺了。4各人都应当省察看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口的就在自己,而不在别人。5因为各人必要担当自己的重担。6学道的,应当把一切的需用供给传道的。7不要自欺;上帝是不能侮慢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就是什么。8若为情欲种的,必从情欲收灭亡;为圣灵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9所以,我们行善不可倦怠,若不懈惰,到了时候必要收成。10若有机会,就应当向众人行善,待信主的一家人更要这样。 11你们看,我亲手给你们写的这封信是何等的大呢1?12那些图谋外貌体面的人都勉强你们受割礼,是恐怕为基督的十字架被人逼迫。13他们自己受割礼,却不遵守律法;他们愿你们受割礼,不过要因着你们的外貌可以夸口。14惟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我看世界,世界是已经钉在十字架上;世界看我,也是已经钉十字架2。15作基督耶稣的门徒,受割礼不受割礼都无关紧要,要紧的就是作新造的人。16凡照着这道理行的,愿平安恩惠加给他们,也加给上帝所选的以色列民。 17从今以后,人都不要搅扰我,因为我身上带着主耶稣的印记。 18弟兄们,愿我主耶稣基督的恩常在你们心里。阿们! 大或:作长。 ↩︎ 或作:因此就我而论世界已钉十字架,就世界而论我已钉十字架。 ↩︎

May 21, 2024

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珀西·迪爾默 著 翻譯自:Everyman’s History of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anglican.org)。 序言 第1章 祈禱書中的聖經 第2章 祈禱之固定形式的問題 第3章 公禱書的內容 第4章 禮儀書的發展 第5章 禮儀更新的初始階段 第6章 第一本英文《公禱書》 第7章 混亂狀態與第二本《公禱書》 第8章 伊莉莎白《公禱書》 第9章 第四本《公禱書》與《聖經·欽定本》 第10章 薩伏依會議 第11章 第五本英文《公禱書》 第12章 美国《公祷书》(仅美版) 第12章 早禱與晚禱 第13章 總禱文 第14章 聖餐禮 返回「總目錄」

May 20, 2024

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第1章 祈禱書中的聖經

第1章 祈禱書中的聖經 珀西·迪尔默 在英語中,有兩本書比其他所有的書都要突出,它們甚至比我們最偉大的詩人的作品還要出名和偉大。它們是《聖經》和《公禱書》。事實上,我們可以把《聖經》看作是《公禱書》的一部分;因為《公禱書》在其經課表中安排了《聖經》的通讀,一天一天,一年一次,因此,《聖經》與《公禱書》一樣是進行神聖儀式的必要條件。此外,《公禱書》本身包含了整個詩篇(不是取自1611年的授權版本,而是取自1540年的大聖經),以及古代新約中最重要的段落(還有一些來自舊約)的集合,稱為聖餐禮的書信和福音。 《公禱書》的神學思想也處處與《新約》的教導相一致的;第二篇序言「關於教會的服務」(這是第一本英語《公禱書》的原始序言),將整個宗教改革建立在 “教會中的公共祈禱 “時每天用母語誦讀聖經的需要之上。序言中説,這是古代教父的方法,他們是這樣安排的: 「所有的聖經(或其中的大部分)每年都要讀一遍;這樣做的目的是,神職人員,特別是會眾中的牧師,應該(通過經常閲讀和默想上帝的話語)激發自己的虔誠,更有有力量,用健康的教義勸誡他人,並駁斥那些反對真理的人。此外,人們(通過每天在教會中聽讀神聖的經文)可以不斷地在對上帝的認識上獲得更多的益處,並更加熱愛他真理的信仰。」 因此,英國聖公會以及現在與她共融的所有其他聖公會的神聖禮儀都是基於在上帝之家每天讀經的需要。那些只在週日去教堂的人確實聽到了大量的聖經經課,包括詩篇、書信和福音,但他們沒有聽到整個聖經,因此他們沒有執行《公禱書》中所規定的英國改革的這一偉大的原則。 那麼,我們的書(《公禱書》)是《聖經》的工具,也可以説是《聖經》的框架,它將整本《聖經》帶入教會的服務中。因此,聖經被賦予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成為基督教啓示的神聖圖書館。它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書;但在英文書中,世界上講英語的國家會把《公禱書》放在它旁邊。也就是説,從新西蘭到喜馬拉雅,從阿拉斯加到好望角,我們在安立甘宗(Anglican Communion)的所有教堂和附屬小堂裏都有兩本日常常用的最偉大的英語書籍。 然而,《公禱書》對聖經進行排序時候,並非將新約聖經不假思索的混為一談,這種做法讓人懷疑基督教的啓示。通過,我們在教會內使用聖經,我們被提醒,它是一本書的集合,其中有些書的價值高於其他的書,並且新約和舊約的地位顯然是有不同的。舊約的某些部分坦然的被放在一邊,認為根本不適合在教會中誦讀嗎,而最崇拜的段落則是每年會誦讀兩次、三次,甚至四次;詩篇會被誦讀12遍。此外,舊約每年讀一遍,新約則是兩遍;在基督教最高的儀式——聖餐禮中,幾乎只讀新約。甚至這裏也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整本聖經最珍貴的部分,即四福音書中對我主的言行的記載,(按着非常古老的習俗),以特別的儀式為標誌,所有的人都要站着;而誦讀當天使徒的書信之時,人們都是坐着的。 返回「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May 20, 2024

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第2章 祈禱之固定形式的問題

第2章 祈禱之固定形式的問題 珀西·迪尔默 這一崇高的禮儀遺產是經過許多的鬥爭才傳給我們。如今,儘管基督教會中仍有派系和偏見,但所有派系的信徒都同意對《公禱書》的尊崇——甚至那些忽視執行其中許多指示的人也是如此;我們的非傳統派兄弟也是如此,儘管我們之間仍有一些舊的誤解,但在很大程度上將《公禱書》視為他們與我們共同擁有的遺產。我們很高興這樣;我們很高興看到他們越來越多地使用這本書,以至於他們的禮拜都滲透着它的高尚語句,而在他們的一些教堂裏,指定的禮拜形式幾乎與我們的沒有區別。 但事實並非總是如此。16世紀出現了一場運動,它威脅到了禮儀服務的存在,而且在克倫威爾專制的15年中確實取得了勝利,當時議會被壓制,英國被軍事獨裁統治着。從1645年到1660年復辟之前,通過法律禁止使用《公禱書》,它的地位被《公共崇拜指南》所取代,該指南只對牧師要做的事情作了一般性指示。對有秩序的禮儀崇拜形式之反對越來越強烈,到後來,蘇格蘭的長老會(最初使用日內瓦的《公共崇拜書》):甚至不願意誦唸主禱文,因為那是一種固定的形式。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蘇格蘭的長老會已經成功地恢復了禮儀崇拜,使用固定的禮儀;但無論如何,世界各地仍有許多人喜歡臨時的祈禱。 因此,值得一問的是,一開始就問自己,禮儀崇拜是件好事,還是牧師應該自己編祈禱的內容? 現在,教堂裏的即興崇拜有很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它往往是傳教工作中最有用的工具,是把崇拜的概念帶給無知者的一種不可或缺的方式,它確保了必要的自由元素;此外,它可以把自發性和活力帶入禮拜中,是對形式主義的良好糾正。此外,它還可以為禮拜帶來自發性和活力,是對形式主義的良好糾正。事實上,當我們聽到一些教堂裏面被嘮叨教會的崇拜沒有心靈城市,沒有關懷,沒有愛心(哎!很多時候仍是如此),我希望主教能在一兩個月內廢除該教堂的所有固定形式的禮拜,直到牧師和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特權。 即興祈禱對於教會來説,也不是陌生的,或者是違背原則的。實際上,在教會最早的時候,主持聖餐禮儀的人曾經這樣祈禱。禮儀按着某一些固定的形式進行,但,主祭之人根據自己的想法加入祈禱詞,用他所的力量去祈禱和感謝,會眾説:阿們。因此,那些認為前兩三世紀沒有做的事情一定是錯誤的人,在邏輯上應該把禮儀崇拜列入他們譴責的事情之中。但,20世紀明智的人不再這樣爭論。 如果我們引用英國最偉大的捍衞者約翰·米爾頓的話,也許我們能最清楚地認識到對常規即興崇拜的反對意見。啊!如果他站在另一邊,他可能會在復辟時期為《公禱書》添加多麼無以倫比的收藏品啊。現在,米爾頓反對禮儀,因為他認為這是對牧師的當代權力的侮辱。他寫道:“天賦異稟的人可以隨心所欲地提出許多祈禱的形式和幫助;但把它們強加給合法召集並經過充分考驗的牧師……是一種傲慢的暴政,是把上帝之靈據為己有。” 對此,羅利教授乾脆地評論道。“我們知道,彌爾頓並沒有習慣性地在參考長老會的公共禮拜,否則他可能會找到理由來修改這種譴責。” 彌爾頓的錯誤,實際上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錯誤。他以為每個牧師都會成為彌爾頓。他沒有意識到普通的天賦會是多麼致命的東西,當一個普通人被迫不斷地做一件他沒有天賦的事情時,會使自己變得多麼致命。他沒有預見到不真實和陳詞濫調的隱蔽危險。當然,如果彌爾頓復活,我們都應該蜂擁而至,聽他即興祈禱;但有許多啞巴、不光彩的牧師,我們寧願不聽。 把禱告和佈道都交給主禮牧師,確實是一種聖職主義的形式,教會在許多世紀前就最明智地拒絕了這種形式。我們知道,如果能聽到一個有靈感的聖人,以快速的散文創作為天才,隨心所欲地編造祈禱詞,那將是多麼的快樂和幫助;在指定的儀式之外,確實存在即興創作的機會。但教會必須為普通人提供服務,必須防止那種將會眾置於一個人的特質和缺點之下的教士專制主義形式。因為即席演講本應是自由的保障,但卻很容易淪為一種暴政。 讓我們承認,總是有非常熟悉的祈禱詞是有一定損失的;如果在即席祈禱中存在形式主義,那麼在使用祈禱書中往往存在更糟糕的形式主義。事實上,説最沒有形式主義危險的禮拜是有許多外在形式的禮拜,這並不是自相矛盾的;因為歷史和對基督教世界的廣泛瞭解告訴我們,良好的儀式是防止法利賽主義的一個重要保障。原因是行動、音樂、顏色、形式、視覺、氣味和聲音對個人崇拜者的吸引力更自由、更微妙,緩解了僵硬的措辭的壓力,並允許精神以多種方式上升到上帝,不受人類工作聲音的阻礙。只有這樣,才能解釋俄羅斯人民奇妙的奉獻強度:我們在西方沒有任何流行的宗教感情可以與這一億基督徒的福音精神相提並論,但在他們的種族首次皈依後的一千年裏,他們除了使用非常古老的祈禱形式外,什麼都沒有。 因此,雖然我們必須確保全面性的財富,為自發的祈禱和那些為貴格會帶來如此美妙力量的安靜聚會留有一席之地,但我們可以相信,禮儀性的崇拜是所有崇拜中最好的。使用印刷品會有一些損失;但也有更大的收穫。我們在其中擁有基督教會積累的智慧和美感,以及聖徒們收穫的卓越成果。我們通過它們擺脱了時間和地點的意外。最重要的是,我們被保護起來,免受自私自利的最嚴重的危險:在共同的祈禱中,我們一起加入一個像世界一樣寬廣的大團契;我們被引導,不是由我們自己的牧師的有限觀念,也不是由我們自己的慾望的狹隘衝動,而是由從基督教世界的總體心臟升起的強大聲音。 我們的主經常把他所生活的教會的古老形式掛在嘴邊,在他最痛苦的時刻,從他口中聽到的是一個禮儀的句子,一個熟悉的禮拜的片段–“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你為什麼離棄我?” 我們有更豐富的遺產,因為這是由他的靈降下的遺產;從我們的寶庫中,有新的和舊的東西。現在我們喜歡舊的;但我們不會忘記新的。我們要努力避免在我們中間仍然很常見的危險,即只能夠按照書本上的內容禱告;要記住,臨時性的禱告有其位置和真正的用途,而完全超越文字的默禱則有更大的用途。這些事情將使我們對那些古老的固定形式保持新鮮和甜蜜,我們可以很好地加入其中,因為我們事先知道它們是什麼,而且出於同樣的原因,所有的人都可以在共同的祈禱中走到一起。 返回「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May 20, 2024

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第3章 公禱書的內容

第3章 公禱書的內容 珀西·迪尔默 既然我們已經指出了聖經與公禱書一樣都是安立甘教會的禮拜用書,並解釋了為什麼固定禮拜形式是件好事,那麼我們就可以從整體上來看公禱書了。什麼是公禱書? 我們自然要從扉頁和序言中尋找答案。扉頁內容充實,描述詳盡;一開始就消除了一個常見的錯誤。它沒有提到三十九條,因為它並不是公禱書的一部分。就像讚美詩集通常與其捆綁在一起一樣。好像出版社強迫我們在購買公禱書時就必須購買信綱,這是一個錯誤;它給教會人士造成了一個印象,即這些條款對他們具有約束力,但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他們願意的話,教友們完全有自由不同意這些條款。它們在許多方面都是令人欽佩的,全面而温和,儘管是在一個充滿激烈爭論的時代寫成的;但在三個半世紀的發現和經驗之後,假設它們不能做任何的修正,那就太荒謬了。但實際上沒有做任何事情來修正它們。神職人員(只有他們)必須同意這些條款,這確實是部分滿足了現代思想的需要;但這對普通安立甘信徒毫無幫助,而且他們沒有博學的學問進行解釋,而只有博學的解釋才能避免嚴重的誤解;而在其他國家,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公禱書中的三十九條繼續造成嚴重危害,使其他教會對安立甘宗的神學產生錯誤的認識。 1892年美國公禱書扉頁 因此,扉頁首先提醒我們,某些耳熟能詳的東西只是公禱書的附錄——國家禮儀(the State Services)、信綱(the Articles)、親緣關係表(the Table of Kindred and Affinity),更不用説1603年的教規(the Canons of 1603)和韻律詩篇(Metrical Psalms)了,它們過去一直與公禱書捆綁在一起,直到我們的現代讚美詩集將其淘汰。公禱書的結尾是主教祝聖禮文,除了登基儀式和任何其他可能在未來有適當權力「印刷、出版並附在安立甘宗公禱書和禮儀書」的儀式之外,不應添加任何其他內容。 從公禱書的扉頁,我們發現它將公禱書分為五個部分,我們可以確切的稱呼其為五本書: 公禱書 各種聖事之施行 按照安立甘宗慣例的教會其他禮儀與儀式(教會慶典) 大衞的詩,或詩篇,因為它是在教堂裏被頌唱或誦唸(全本詩篇) 派立主教、會長、會吏(Bishops, Priests, and Deacons)的規則和禮儀 真是令人欽佩的描述!如果人們知道公禱書的扉頁,將會消除多少無知啊!例如,人們普遍認為「司祭(Priests)」是羅馬天主教的一個聖職品級,而歐洲大陸仍然普遍認為安立甘宗在宗教改革中放棄了司祭的職分,對大公教會的聖秩漠不關心;人們還普遍認為「聖事」是強加給英國新教的一種「高派教會(high-church)」思想;還有人認為我們應該使用日內瓦習例(Genevan Use)或羅馬習例(Roman Use),而不是扉頁所規定的英語習例(English Use)。當然,如果人們仔細閲讀扉頁上的這些文字,許多普遍存在的錯誤就不會出現。 那麼,公禱書是由五卷,二十八個部分組組成。如果按着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內容,則是如下: 第一卷 公禱書:是含有詩班頌唱的禮儀,包含了(10)早禱和(11)晚禱,因此被稱呼為頌唱禮儀。以前每日有八次這樣的禮儀,被稱呼為「日課祈禱」。第一卷還包含了(13)總禱文,這是早禱之後的代禱禮儀,為聖餐禮儀做準備。 第二卷 各種聖事之施行:(16)聖餐禮,(17、18)聖洗禮。在這些聖事之中——外在的記號帶來內在的恩典:在祭台上,基督徒以他們的主人之身體為食;在聖洗池邊上,非基督徒被接納進入大公教會之中。還有其他一些外在的記號,例如堅信禮、婚姻禮和聖秩禮(聖職的授予);但,在公禱書問世的時候,人們對聖事的數目有很大的爭議,因此,安立甘宗只強調兩個福音聖事,就是聖餐和洗禮;而把「堅信、告解、傅油、聖秩、婚姻」這五個聖事歸為一類。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明智解決不愉快爭端的方法;它可以自由的將次等聖事歸於這一類,或者將其中的一些或全部歸入教會的其他禮儀之中。 在這兩卷之間,除了總禱文之外,還有(12)早禱文的時候所用的信仰告白,一般通稱為聖亞他那修信經;(14)隨時禱文。這些祈禱和感恩也用於日課,也在總禱之中使用,因此,印刷在此處是非常方便的。(15)全年祝文書信福音。如目錄所示,不過,祝文也在早晚禱之中使用。 第3冊:教會之各種禮儀和慶典。我們會注意到,福音聖禮和「其他」禮儀都被描述為「教會的」禮儀,也就是説,不只是安立甘宗的禮儀,而是整個教會的禮儀;儘管它們的習例(即唸的方式)和儀式(即做的方式)都是按着英國的習例。此外,扉頁上並沒有寫「所有其他儀式」;有些禮儀並不在《公禱書》中,如加冕禮或教堂祝聖儀式,這些禮儀是在主教批准下使用的。 這些儀式包括「通常所説的五件聖事」中的某些聖事,即(20)堅信,其前綴是(19)教會授道文(The Catechism),其是堅振之準備,只是在最後一次修訂時才從堅信禮中分離出來;(21)婚姻;以及(22)慰問病人和施聖餐與病人文。那些像我們今天東方教會的弟兄們一樣尋找七件聖事的人,會在第XX頁討論其中兩件較小的聖事是如何歸入卷之下的,而第七件聖事則在第5冊。 接下來是其他儀式:(23)殯葬禮文;(24)婦人生產後感謝文;(25)大齋首日懺悔文。 第4冊:詩篇,完整《詩篇》(26 )構成了早禱和晚禱最重要的部分;《詩篇》的安排是 “每月通讀一次”,將其劃分到 30 天的早禱和晚禱中。 在最後一次修訂(1661 年)時,增加了兩個禮儀——成人洗禮儀式(18,the Order of Baptism for those of Riper Years)和海上祈禱禮文(27,Forms of Prayer to be used at Sea)。後者插在詩篇之後:毫無疑問,當時人們認為這些海上禮拜儀式主要不能歸入「其他儀式」,如果印在早禱和晚禱之後就太顯眼了。儘管如此,它們現在的位置還是很奇怪,因為它們不能歸入第4冊或第5冊。如果將它們印在最後的附錄中,也許會更好。 ...

May 20, 2024

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1)序言

這本小書不能自稱是「高派教會」或「低派教會」。它是在這樣的信念下寫成的:這兩個派別術語都已過時,未來的教會人士將滿足於做一個忠實的基督徒和一個誠實的人,對教會有很高的評價,對自己有很低的評價。然而,作者希望這本書能有一定的廣度,因為沒有大公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大公之精神;如果其中有一個詞不是福音派的,他希望通過這篇序言把它挽回。他自始至終都牢記,在這些幸福的日子裏,一邊是來自我們分離的同胞,另一邊是來自東方的東正教會的友好歡呼;他也沒有忘記我們對早期羅馬教會的虧欠,它把福音送到了我們的西方島嶼,同時也把我們的福音書送來了,而我們的福音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來自羅馬教會;他還對路德宗和其他改革者的虧欠,他們為我們贏得了一部分基督教的自由。“我們的祖先承受了巨大的勇氣”。只有那些站在兩邊的人,他才會懇求,如果這些書頁中的任何內容讓他們不滿意,他們應該記住另一邊。本書是為每一個人寫的;畢竟,我們每個人努力追隨的主人高於我們所有的分歧,斥責我們的不道德行為,並祝福我們沿着那條福音之路邁出的每一步,這條道路對我們來説是狹窄的,只是因為我們離上帝的無限寬廣還有很大差距。 本書為每一個人寫的,旨在介紹普通人應該瞭解的那部分內容。作者已經為這一主題寫了一個非常小的介紹,名為《公禱書,它是什麼》,他避免從那部小作品中重複超出必要的內容,因此可以把它和本書對照一起,完成他想要講述的內容。 這裏有關於這個議題最新的書籍:Procter and W. H. Frere, New History of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Macmillan, 12s. 6d.); L. Pullan, The History of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Longmans, 1s.); B. Reynolds, Handbook to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Rivingtons, 4s. 6d.); P. Jackson, The Prayer Book explain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Parts, 2s. 6d. each); A. W. Robinson, The Church Catechism Explained(Cambridge, 2s. 6d.); H. O. Wakeman, Short History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Rivingtons, 7s. 6d.); and a little manual by Dr. Moule, Bishop of Durham, The Story of the Prayer Book (Longmans). ...

May 20, 2024

金口圣约翰:论守斋

守斋是一种药。但是,虽然药是有益的,却因使用者的缺乏经验而成了毫无用处的。他必须知道服药的适当时间和正确剂量,服药时的身体状况,天气状况与季节,病人的适当饮食,以及其它许多东西。如果忽视了这些东西的任何一项,药物对人都会弊大于利。因此,如果一个要治愈身体的人需要如此精确的服用药物,当我们照顾灵魂,关心它由恶念中得到医治时,就必须尽一切可能详细检验并观察每一件事。 守斋是我们生活中的每一部份的改变,因为守斋的祭献不是节制饮食,而是远离罪恶。因此,无论谁将守斋限制在剥夺食物之上,他实际上就是一个厌恶并嘲笑守斋的人。你守斋吗?就以你所做的工作给我指示出你的守斋来吧。什么工作?如果你看到某个穷人,就要向他显示你的仁慈。如果你看到敌人,就要与他和好。如果你看到一个取得成功的朋友,不要嫉妬他!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漂亮女人,就要从她身边走过。 换言之,不但要让嘴守斋,眼睛、腿脚、手臂与身体的其它所有部份也都要守斋。要让手守斋,要让它们避免偷盗与贪婪。要让腿守斋,要让它们避开通向罪恶的道路。要让眼睛守斋,不要让它们盯着漂亮的容貌,也不要让它们察看别人的美貌。你不吃肉,是吗?你不应用眼睛吃淫乱的东西。还要让你的听力守斋。听力的守斋就是不听对别人的恶言恶语以及狡诈的诽谤。 要让嘴守斋,不出可耻的恶言,因为我们一方面避免吃鸡鸭鱼肉,另一方面却咀嚼吞食我们的弟兄,这有什么益处呢?那诅咒亵渎神明的人,就好像吃了弟兄的肉,咬了他同伴的肉一样。保禄就是因此而警告我们说:「如果你们彼此相咬相吞,你们要小心,免得同归于尽。」 你没有将牙齿咬进(你近人的)肉里,但你却以恶言恶语咬进他的灵魂;你借着散布不名誉的事伤害它,因而对你自己、对他、对许多其他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亲爱的,如果你因为肉体的疾病而不能整天不吃东西,没有一个有逻辑思维的人会因此而批评你。此外,我们有一位温良而热爱世人的主,祂不会要求我们做超出我们能力的任何事。因为祂不需要我们节制饮食,不要求我们只是为了守斋而守斋,守斋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让我们肚腹空空,我们守斋是为了将我们的整个自我奉献给属灵的事物,使我们远离世俗之事。如果我们用清醒的头脑调整我们的生活,把我们的所有兴趣都引导到属灵的事物上,如果我们按我们之所需吃东西,满足于我们的所必需的食物,将我们的整个生活都献给善工,我们就没有由守斋获得帮助的需要了。但是,由于人性的冷淡,大多将自己交付于安慰与满足,为此缘故,热爱世人的主,就如同一位慈父,为我们设计了守斋的治疗方法,好让我们的满足被完全终止,使我们将世俗的挂虑转移到属灵的工作上。因此,如果在这聚集的人中,有人受到肉体疾病的阻碍,不能保持不进食的状态,我建议他们消除肉体的疾病,不要由自己身上剥夺这一属灵的教导,反而要更加关心它。 因为存在着,且确实存在着甚至比节制饮食更重要的方式,可以打开引人放胆达致天主台前的大门。因此,那吃东西而不守斋的人,他要表现出更丰富的施舍,更多的祈祷,更强烈的渴望聆听天主的话语。在这些事上,我们肉体的疾病并不是障碍。他要与仇敌和好,要使自己的灵魂远离一切怨恨。如果他想要完成这些事情,他就是守了真正的斋戒,这就是天主超越于其它任何事物之上所要求于我们的。祂要求我们禁食正是为此原因,为使肉体顺服,履行祂的诫命,由此克制它的冲动。但是,如果我们由于肉体的疾病而不打算给我们自己提供守斋所给予的帮助,同时又表现出更大的冷淡,我们就会以一种不寻常的夸大方式看待自己。因为如果当我们缺失上述所有的这一切,守斋就对我们没有帮助,我们就会表现出更大的冷淡,因为我们连守斋的良药都不能使用。由于你已由我们这里学到了这些,我就不再说了,那些能够的人,你们要守斋,你们自己要尽可能地增加你们的敏锐与值得赞扬的渴望。 对于那些因身体疾病而没有守斋的弟兄们,要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这一属灵的话语,要教导他们,将我们在这里所说的一切话都传给他们,向他们表明,凡适度吃喝的人并非不配听到这些事情,而是那些冷淡与懒散的人不配。你要告诉他们,勇敢地说:「那吃的,是为主的光荣而吃;那不吃的,也是为主的光荣而不吃,为取悦于天主。」因为凡守斋的,是取悦于天主,因为他有力量忍受守斋的劳苦;那吃的人,也是取悦于天主,因为只要他不愿意,这些食物就不能损害他灵魂的得救。因为我们热爱世人的天主向我们指示了如此众多的方法,如果我们想要的话,就可以借着它们参与到天主的德能中去,我们不可能把这些德能全都一一讲说出来。 对于那些不能守斋的人,我们已说得够多了,因为我们想要由他们身上除去羞耻的借口。因为他们不应感到羞耻,因为食物不会带来羞辱,而一些错误的行为使人蒙羞。罪恶是一种极大的羞辱,如果我们犯罪,不但应感到羞耻,还应像那些受伤的人那样,把自己保护起来。即便这样,我们也不应放弃自己,而要迅速前去告解和感恩。我们有这样的一位主,祂对我们一无所求,只要我们告明自己的罪,在我们由于冷淡而犯了罪以后,当即就要停下来,不要再次陷于同样的罪里。如果我们有节制地吃东西,我们就决不会蒙羞,因为造物主赐予我们这样的一个身体,除了进食以外,它不能以其它任何方式得以维持下去。我们只要停止过量的进食,因为这对我们身体的健康与福祉有很大的益处。 因此,让我们以各种方式摆脱一切具有破坏性的疯狂行为,以便我们可以因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圣父和圣神之名,获得所应许给我们的美好事物。阿们。

May 20, 2024

金口圣约翰著作

论圣诞节日期的讲道 论教育儿女的教言 论守斋

May 20, 2024

金口聖約翰:論聖誕節日期的講道

今天,從前古聖祖為之辛勤努力、先知所預言、義人們渴望看見的,已經實現了,已經完成了:上帝藉着血肉在世上被看見,與人結合在一起。因此,親愛的諸位,讓我們歡欣踴躍。如果約翰尚在他母親的胎裏,就因馬利亞來訪伊麗莎白而在母腹中歡躍,那麼,我們就更要歡躍了,因為今天,我們看到的不是馬利亞,而是我們救主的出現,我們理應歡欣雀躍,應為如此偉大而又超越所有人的思想的救恩工程而稱嘆驚奇。你們要思想,這是何等偉大之事,我們看到太陽從天屈尊降臨,在世界上運行,將它的光芒照耀在萬有之上。如果這事發生在可以感覺到的太陽上,就足以讓所有看到它的人感到震驚了——看哪,現在你們要與我一起思想——看到義德的太陽通過我們的血肉放射光芒,照耀我們的靈魂,這又是何等偉大的事啊!長久以來,我一直都想要看到這一天,不只看到這一天,而是要與如此眾多的羣眾一起看到——我不斷祈禱,因為我們的劇院裏滿是觀眾,就如同現在我們就能夠看到這裏滿了教友一樣。這事發生了,達致了它的目標。雖然這日子變得清晰、為我們所熟知,還不到十年,儘管如此,因着你們的熱忱,它已盛行了,彷彿我們從一開始,在許多年以前,這日子就傳給了我們一樣。因此,無論人説這日子是新的慶節,或是舊的慶節,都沒有錯:説它是新的慶節,因為我們最近才得知它;與此同時,這慶節也是確立已久的古老慶節,因為它很快就變得如同那些古老的慶節一樣了,我們慶祝它,就像慶祝那些古老的慶節一樣。就如同適應力很強的好樹,只要把它們種在土裏,就會立即生根,迅速生長,結出累累果實,這個慶節亦然,那些居住在西方的人從起初就熟知這日子,如今它也傳到了我們這裏,因而立即就生了根,迅速生長,並結出瞭如此多的成果,就如現在你們所看到的那樣——我們的聖殿裏滿了人,整個教會都聚集了大量羣眾。你們一定要以如此巨大的熱忱期待基督歸來,今天,按血肉而言,祂誕生了。那一位會全部回報你們的這份熱忱,因為對今天這個日子的喜愛與熱忱就是熱愛誕生的這一位的最大標記。但是,如果需要由我們——祂的僕人——介紹些什麼的話,我們也要盡我們力之所能地貢獻些東西出來,或更好説,無論上帝的恩寵賦予我們什麼,我們都要為了你們的利益説出來。那麼,你們今天想聽些什麼呢?除了有關這日子的事,你們還想聽些什麼?因為我深知許多人至今仍彼此爭論——一些人指責,一些人辯護——在各處為這日子進行了許多討論:一些人指控這日子是新近才有的,現今被引進教會;另一些人則為之辯護,説它是早就被設立的,因為先知們早就預言了基督的誕生,從一開始它就是彰明顯着的,在那些居住在色雷斯直到加底斯的人們中,它是着名的慶節。那麼,來吧,就讓我們在這一講道中談談這些事。因為正如這個有爭議的議題在我們中產生了如此巨大的美好意願,如果它更為人所知,那麼,顯然它會使大家更為熱忱,我們對這一教導加以闡述後,在你們內一定產生更願守這日子的意向。 那麼,好吧,我能夠説出三個證據,由這些證據,我們會肯定地知道,這日子就是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聖言誕生的日子。這三個證據中的第一個是這樣的一個事實:即這一節日為傳福音者所傳報,極其迅速地傳遍各地,以致達致如此的地步,遍地開花。就如迦瑪列説所説的,若是出於人,必要敗壞;若是出於上帝,你們就不能敗壞他們,恐怕你們倒是攻擊上帝了(使徒行傳5:38-39)。論到這日子,我也要這樣説。這是確信無疑的,因為上帝聖言出自上帝,這日子不但不會被毀壞的,反而會每年都要增長,越來越光輝燦爛。福音的宣講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裏就為普世所接受,雖然四處傳揚它的人只是些編織帳篷的人、漁夫、目不識丁的人、普通的民眾,但這些人的微不足道卻根本沒有削弱這宣講,因宣講的那一位的大能事先就已確定了一切,祂既除去阻礙,又宣佈了祂自己的力量。 如果某些好辯之士不接受我所説的這一證據,那就必須説出第二個證據。這是怎樣的確切證據呢?這一證據源於我們在福音中所發現的人口登記。因為聖史記載了發生在那時的一次人口登記:「當那些日子,凱撒奧古斯都有旨意下來,叫天下人民都報名上冊。這是居里扭作敍利亞巡撫的時候,頭一次行報名上冊的事。眾人各歸各城,報名上冊。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衞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衞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他們在那裏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用布包起來,放在馬槽裏,因為客店裏沒有地方。」(路加福音2:1-7)由此,顯然可知,基督是在居里扭做總督時初次進行人口登記的時候出生的。因此,想要確切知道基督誕生時日的人可以查閲公開保存在羅馬的典籍,就可知道這次人口登記發生在什麼時間。但是,有人會説,對我們這些並不在當場的人,這有什麼用呢?你們要聽着,不要不信,因為我們從那些準確地知道這些事以及居住在那城裏的人那裏得知了這日子。那些生活在那裏的人從一開始就由古老的傳統守這慶節,如今他們親自把這一知識傳給了我們。聖史並沒有隨便地指出這個日子,反而清楚地説出了它,使我們知道,為能指明上帝的救贖計劃。凱撒奧古斯都發布這道上諭既非無意,也非出於他自己的意思,他這樣做是出於上帝,他的靈魂在不自覺間為上帝的獨生聖子而服務。有人會説:「這對這一救贖計劃有什麼用呢?」作用不小,親愛的弟兄,它不是偶然的結果,它有着極大的作用,我們必須熱切地看看這有什麼用處。那麼,這是怎樣的作用呢?加利利是巴勒斯坦的一個地方,拿撒勒是加利利的一座城市。同樣,當地居民稱一個地區為猶太,伯利恆是猶太的一座城。所有先知都預言基督出自拿撒勒,但是祂要在伯利恆誕生。因為經上記載説:「猶大地的伯利恆啊,你在猶大諸城中並不是最小的;因為將來有一位君王要從你那裏出來,牧養我以色列民。」(馬太福音2:6)那時,希律王問猶太人,基督在哪裏誕生,他們就是這樣向他作證的。為此緣故,當腓利告訴拿但業説「我們遇見了拿撒勒的耶穌」時,拿但業説:「拿撒勒還能出什麼好的嗎?」基督論到拿但業説:「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人會説,為此,祂讚許拿但業什麼呢?因為他並沒有受腓利所説的誤導,他清楚而準確地知道基督並非生於拿撒勒,也不是生於加利利,基督要出生在猶太,在伯利恆,事實上所發生的事正是這樣的。因此,儘管腓利對此一無所知,拿但業卻精通法律,他用上述先知的話語回答腓利,他知道基督不會出自拿撒勒。因此,基督論到這個人説:「看,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 因此,一些猶太人對尼哥底母説:「你且去查考,就可知道加利利沒有出過先知。」(約翰福音7:52)在另一處又説:「基督是大衞的後裔,從大衞本鄉伯利恆出來的。」(約翰福音7:42)猶太人公認基督必定是出自伯利恆,而非出自加利利。 因此,由於約瑟和馬利亞雖然是伯利恆人,卻離開那裏,定居在拿撒勒(當然,這樣的事可能發生在許多人的身上,他們離開自己的原籍,居住在其它地方,從小就在那裏長大成人),因為基督必須生在伯利恆,於是凱撒頒佈諭令,迫使他們違揹他們的意願回到伯利恆,因為這是上帝以這種方式所安排好的。法令規定每人都要回自己的本城去登記,為了登記,他們不得不從他們居住之地(我的意思是拿撒勒)出發,回到伯利恆。聖史在撰寫福音時,也對此做了暗示,他寫道:「約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衞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衞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那時馬利亞的身孕已經重了。他們在那裏的時候,馬利亞的產期到了,就生了頭胎的兒子。」 愛的諸位,你們注意到上帝的救恩計劃了嗎?祂既通過信徒、也通過不信者來成就祂的計劃,好使不虔誠的人能認識祂的大能。因此,當星辰引領博士從東方而來的時候,凱撒的上諭使馬利亞按先知所説回到故鄉。因此,顯然,我們由此可知童貞馬利亞也是大衞的後裔,因為她也出自伯利恆,這足以顯明她是「出自大衞的家族」。聖史在前面已清楚地表明瞭這些,他説:「瑟也從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猶太去,到了大衞的城,名叫伯利恆,因他本是大衞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馬利亞一同報名上冊。」由於約瑟有族譜可以追溯,證明他是大衞的後裔,但是沒有人給我們提供馬利亞的祖先的族譜,就如聖史列舉約瑟的族譜一樣,為使你們不懷疑,不致於問:「有何證據證明馬利亞也是大衞的後裔呢?」你們要接受以下的教授:「到了第六個月,天使加百列奉 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個童女那裏,是已經許配大衞家的一個人,名叫約瑟。童女的名字叫馬利亞。(路加福音1:26-27)」人必須把這段話中的「達味家族」一語理解為是指着童貞女而説的,這一事實在此已予以澄清了。因此,凱撒傳下這道旨意,使他們上到伯利恆,當他們一踏足於該城,耶穌立時就誕生了。為此,祂還被放在馬槽裏嗎?——因為有很多人從各地一起來到伯利恆,預先住進客棧,以致沒有了客房。為此,博士們在那裏俯首朝拜。為能更清楚地給你們説明,給你們提出更顯明的證據,我請求你們振作精神,因為我希望能訴諸歷史,高聲誦讀舊約的法律,好能從各方面給你們做出更清楚的論證。 猶太人有一古老的法律——最好還是讓我們開始論證吧。當上帝從埃及和蠻族人的奴役中將希伯來人解放出來時——由於他們仍殘存着不虔不敬,渴望屬物質的事物,因異教神殿的美麗壯觀而驚嘆,因此,上帝命他們建造一座超過地上所有神殿的聖殿——不只用物質,用高超的建築技藝——也以其建築計劃。就如同慈父接納自己長時間與受染污的人——騙子、淫蕩的人——在一起的兒子一樣,使他獲得許多享樂,獲得更高的尊榮,這樣,當他遇到不幸之事的時候,就不會回想起先前的事,也不會渴求它們了——同樣,上帝看到猶太人受物質事物的吸引,所以在這方面使他們極為豐盛富裕,這樣,他們就絕不會再想回到埃及,或是想要獲得埃及的東西。因此,上帝讓他們按整個宇宙——可感的與理智的——的樣式建造聖殿。就如同有地,有天,中間是穹蒼作為分隔,上帝也命猶太人這樣建造聖殿。祂命猶太人將聖殿分為兩部份,中間有一帳幔。祂規定聖殿外面的部份是所有人都能進入的,但裏面的部份卻並非所有人都能踏足或看到的,只有大祭司可以進去。這些並非我們的揣度,聖殿被安排為整個宇宙的代表,為使你們相信這一點,請聽保羅所説的,他講論了基督的升天——「基督並不是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相),乃是進了天堂,如今為我們顯在上帝面前。」(希伯來書9:24)——這表明猶太人的聖殿只是實體的模型。為證明帳幔將至聖所與外面的聖殿隔開,就如同這個天空將它上面的屬天的事物與所有與我們相關的下地的事物分開一樣——請聽,使徒保羅是如何暗示這一點的,他稱天為帳幔。因為當他談到望德時説,「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作先鋒的耶穌,既照着麥基洗德的等次成了永遠的大祭司,就為我們進入幔內。」(希伯來書6:19-20)——即在天的上面。你們看到了嗎?他是如何稱天為帳幔的嗎?因此,在帳幔外面有燈台、供桌和奉獻犧牲與全燔祭的銅祭台;但是,在帳幔內則有內外都包着金子的約櫃,裏面放着約版、金罐和亞郎開花的杖,金香壇——不是用來獻供物或全燔祭,只是用來奉獻乳香。因此,帳幔外面是允許所有人進入的,而裏面則只允許大祭司進入。我還要給出這些的證據,保羅説:「原來前約有禮拜的條例和屬世界的聖幕。」(希伯來書9:1)(他稱帳幔的外面為屬於世界的聖殿,因為按慣例,所有世人都可進去。)「因為有預備的帳幕,頭一層叫作聖所,裏面有燈台、桌子,和陳設餅。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有金香爐(爐:或譯壇),有包金的約櫃,櫃裏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櫃上面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着施恩(施恩:原文是蔽罪)座。這幾件我現在不能一一細説。這些物件既如此預備齊了,眾祭司就常進頭一層帳幕,行拜上帝的禮。至於第二層帳幕,惟有大祭司一年一次獨自進去,沒有不帶着血為自己和百姓的過錯獻上。」(希伯來書9:2-7)你看到了嗎?只有大祭司可以進入帳幔的後面,且一年只進去一次。 上面所説的那一天是哪一天呢?請稍等,不要混淆起來。因為我們是在從很遠的地方挖掘泉水,我們要快點來到源頭,為使一切對你們都變得清晰容易。或更好説,是為了使這一演講不致再顯得過於晦澀,免得由於不清晰,而使你們因我的講話太冗長而疲憊不堪,現在,我要告訴你們我所説的這一切的理由。這理由是什麼呢?當伊麗莎白懷孕約翰六個月時,馬利亞也懷孕了。因此,如果我們知道了這六個月是哪六個月,我們就會知道馬利亞是何時懷孕的。若我們知道馬利亞是何時懷孕的,就可以按九月懷胎來計算她是何時生產的。 那麼,我們如何得知伊麗莎白懷孕的這六個月呢?如果我們得知伊麗莎白懷孕的時候,就能知道這六個月了。我們如何得知她懷孕的月份呢?如果我們知道她的丈夫匝加利亞是何時得知這一喜訊的,就知道她懷孕的時間了。但我們又如何得知他是何時得知這一喜訊的呢?我們可從聖經上得知——就如聖福音説,天使向在至聖所裏的匝加利亞傳報了這一喜訊,告訴他有關約翰誕生的事。因此,如果聖經上已清楚地證明了,大祭司一年只一次進入至聖所,如果我們能知道大祭司這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是發生在什麼時候的,那麼,我們顯然就可以得知他是在什麼時候得知這個喜訊的。如果我們能清楚地知道這時間,我們也就知道了伊麗莎白懷孕的時候了。保羅説得很清楚,他確定地説大祭司一年進至聖所一次。摩西也清楚地記載説:「上主訓示摩西,對他這樣説:『你要告訴你哥哥亞倫,不可隨時進聖所的幔子內、到櫃上的施恩座前,免得他死亡,因為我要從雲中顯現在施恩座上(利未記16:2)。』」又説:「他進聖所贖罪的時候,會幕裏不可有人,直等到他為自己和本家並以色列全會眾贖了罪出來。他出來,要到上主面前的壇那裏,在壇上行贖罪之禮……(利未記16:17-18)」因此,顯然,大祭司並非恆久不斷地進到至聖所裏,在他進入至聖所時,也不允許任何人和他一起進去,只許人們站在帳幔外面。顯然你們已準確地明白了這些。剩下的就是指出大祭司是何時進至聖所的,這事他一年只做一次。那麼,我們如何知道呢?由聖經可知。因為經上這樣説:「每逢七月初十日,你們要刻苦己心,無論是本地人,是寄居在你們中間的外人,什麼工都不可做;這要作你們永遠的定例。因在這日要為你們贖罪,使你們潔淨。你們要在耶和華面前得以潔淨,脱盡一切的罪愆。這日你們要守為聖安息日,要刻苦己心;這為永遠的定例。那受膏、接續他父親承接聖職的祭司要穿上細麻布的聖衣,行贖罪之禮。他要在至聖所和會幕與壇行贖罪之禮,並要為眾祭司和會眾的百姓贖罪。這要作你們永遠的定例,就是因以色列人一切的罪,要一年一次為他們贖罪。於是,亞倫照上主所吩咐摩西的行了(利未記16:29-34)。」摩西在這裏所説的是帳篷節,因為大祭司就是在那時一年一次進入至聖所,上主自己明確地説:「一年一次。」 因此,如果大祭司只有在帳篷節的時候進入至聖所,就讓我們來最終證明:當撒迦利亞進入至聖所時,看到了天使。因為只有他看見了天使,那時他正在上香,大祭司除了一年一次獨自進至聖所外,從不進入其中。當我們聽到下面的話,一切對我們都是顯而易見的:「當猶太王希律的時候,亞比雅班裏有一個祭司,名叫撒迦利亞;他妻子是亞倫的後人,名叫伊利莎白(路加福音1:5)。」「撒迦利亞按班次在 神面前供祭司的職分,照祭司的規矩掣籤,得進主殿燒香(路加福音1:8-9)。」——親愛的諸位,如果你們願意,請記得經上記載説:「他進聖所贖罪的時候,會幕裏不可有人,直等到他為自己和本家並以色列全會眾贖了罪出來(利未記16:17)。」——「有主的使者站在香壇的右邊,向他顯現(路加福音1:11)。」經上並沒有説「(天使在)祭壇邊(顯現給他)」,而是説「在香壇右邊」。因為燔祭壇在聖殿外面,聖殿裏面只有香壇。為此緣故,由於只有他一人看見了天使,因為經上説民眾都在外面等他,顯然,他所進的是至聖所。「撒迦利亞看見,就驚慌害怕。天使對他説:「撒迦利亞,不要害怕,因為你的祈禱已經被聽見了。你的妻子伊利莎白要給你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約翰(路加福音1:12-13)。」「百姓等候撒迦利亞,詫異他許久在殿裏(路加福音1:21)。」當他出來後,向他們打手勢,不能説話。你們看到了嗎?他是在帳幔內。因此,他是在那時得知這個喜訊的。撒迦利亞得知此事是在帳篷節期間,那時正是禁食期間,因為那時「你們應先克己苦身」。正如你們所看到到的,猶太人在九月底守這個慶節;因為我們在那個時期向猶太人發表了許多很長的講道,駁斥他們不合季節的禁食。因此,匝加利亞的妻子伊麗莎白也是在那時懷了孕,「就隱藏了五個月,説:『主在眷顧我的日子,這樣看待我,要把我在人間的羞恥除掉(路加福音1:25)。』」最後,現在是時候來加以解釋了,在伊麗莎白懷孕六個月後,馬利亞也從天使得知了自己懷孕的喜訊。天使加百列來到她那裏,説:「馬利亞,不要怕!你在 神面前已經蒙恩了。你要懷孕生子,可以給他起名叫耶穌(路加福音1:30-31)。」馬利亞感到困惑,想要明白天使為什麼要這樣説,天使回答她説:「聖靈要臨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蔭庇你,因此所要生的聖者必稱為上帝的兒子。況且你的親戚伊利莎白,在年老的時候也懷了男胎,就是那素來稱為不生育的,現在有孕六個月了。因為,出於 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加福音1:35-37)。」因此,如前所示,如果伊麗莎白是在九月懷孕的,我們必須向後計算六個月。這六個月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二月、三月。 因此,在這六個月後,馬利亞懷孕了,再加上九個懷胎,我們就到了現在的這個月(即十二月)。因此,主受孕的第一個月是四月,經過八個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就到了本月(十二月),我們就是在這個月慶祝這個日子(聖誕節)的。但為使我們所説的對你們更加清楚,我們要再次簡要説一下,為了你們的利益,我要給你們説:大祭司每年只進至聖所一次。這發生在什麼時候?在九月。那時撒迦利亞進到至聖所,之後他得知了有關約翰誕生的喜訊。因此,當他從至聖所出來後,他的妻子就懷了孕。那是在九月,當伊麗莎白懷孕六個月後,即三月,馬利亞也懷了孕。從四月起,再過了九個月,我們就到了本月,我主耶穌基督就是在本月誕生的。 我們已給你們講解清楚有關這日子(聖誕節)的事,但是我還要説一件事,之後,我就要結束這次講道,好讓講解更大之事的教師(指主教)給你們講道。因為有許多異教徒聽説上帝在血肉內誕生,就會譏笑,輕視此事,令單純的人感到困擾,我們必須對異教徒和感到困擾的人説些話,好讓感到困惑的人不再感到困惑,不再為無知者所誤導,也不再受不信的譏笑者的困擾。當我們嚴肅地對小孩子講話,或有急需之時,他也常常會笑。譏笑並非證明他們所譏笑之事是可笑,反而證明笑的人是愚蠢的。人可以説,就異教徒而言,事情就是這樣的:他們比孩童更加愚昧,他們輕視如此神奇而理應抱之以宗教虔敬的事,卻敬禮捍衞真正可笑而荒謬的事。對於我們的信仰,他們加以譏笑,但這一信仰卻有其自身的尊高,它的榮耀絲毫沒有因他們的嘲笑有所減損;而他們的信仰,雖然他們從各方面加以捍衞,卻表現出其醜陋。因為當他們因自己的狡詐,將他們自己的神明納入石頭、木製或劣質的神像之中,把他們關在裏面,如同關在監獄之中,而他們卻相信自己並沒説什麼或做什麼可恥之事。但是當我們説上帝藉着聖神為自己預備了一座生活的聖殿,好能通過它居住在世上,他們卻指控我們。這豈不是徹底的瘋狂嗎?這是怎樣的指控呢?因為如果上帝居住在人的肉身內是一件可恥的事的話,那麼,讓祂住在石頭或木頭中,豈不是更可恥的事嗎?因為石頭與木頭比人更低級,除非在他們看來,我們人類比這些沒有感覺的物質更低劣。因為他們竟敢將上帝的性體納入貓狗之中,許多異端者甚至把上帝的性體放在比這些更為可恥的事物內。但是,我們並不説任何這樣的話,甚至連聽都不想聽;我們反而説:基督由童貞女的淨胎取了純潔、神聖、無玷而無罪的血肉,使自己的受造物歸正。那些人與摩尼教徒都是一樣的不虔誠,因為他們將上帝的性體引入狗、猿猴及各種野獸之中(因為他們説所有這些動物的靈魂都來自上帝的性體),他們既不戰兢,也不自我躲藏起來——相反,他們卻説我們所説的不相稱於上帝,因為我們拒不注意這些。其實,我們所説的卻是相稱於上帝的,祂來臨了,以這一誕生的方式使祂自己的化工歸正。你們要説什麼呢?我的同伴,請告訴我。你們這些説謀殺者與巫士的靈魂有着上帝的性體的人,你們竟敢指責我們,因為我們拒不接受所有這些邪説,你們不能忍受聽到所説的這些,甚至判定那些説這些的人是有份於不虔不敬者!我們確實説了以下這些:上帝為自己預備了一座聖殿,藉着它將天上的居民權引進我們的生命。你們豈不應受千百次的死亡嗎?這既是因為你們對我們的指控,也是因為你們不斷説出的不虔不敬的話。就如你們所説,如果上帝居住在純潔無玷的肉體內是不合適的,那麼居住在巫士、盜墓者、海盜、猿猴、狗內——不是如今坐在天父右邊的至聖無玷的肉身內——對上帝更不合適。因為這樣的説法,會給上帝帶來多大的玷污!你們沒有看到這一太陽嗎?他的肉身是可感的、敗壞的、喪亡的——即使異教徒與摩尼教徒聽到這些事而千百次加以阻止。不僅它,還有大地、海洋,總而言之,所有可見的受造物,都受制於虛無之下。請聽保羅的話,他説得很清楚:「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不是自己願意,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之後,為了使「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的意思清晰明瞭,他又接着説:「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脱離敗壞的轄制,得享上帝兒女自由的榮耀。」因此,如今,受造物是喪亡、敗壞的,因為「敗壞的控制」就是可敗壞的。並且,如果那具有可敗壞的身體的太陽,向各處放射光芒,它進入泥淖、污穢或更骯髒的東西內,卻並不會損害它身體的純潔,反而它會再次放射純潔的光芒,使樂於接受它的軀體分享它的德行,而它本身卻沒有接受絲毫污穢骯髒,若是這樣的話,義德的太陽、那取了純潔血肉的無形體的大能天使的主宰,豈不更不會受到污穢,不但如此,祂也會使這肉身變得更為純潔,更為神聖。因此,我們想到所有這一切,記起了經上所説的話:「我要住在你們中間,在你們中間行走。」經上又説:「你們是上帝的殿,上帝的靈住在你們裏頭。」——讓我們不但對他們這樣説,還要堵住不虔不敬者的無恥之口;讓我們為了我們的利益而歡欣踴躍,因如此偉大的深思熟慮而歸榮耀於取了肉身的上帝,按我們的能力所及,報之以相稱於祂的尊敬與回報。儘管除了我們及我們靈魂的得救,以及熱心修德外,我們不能還報上帝什麼。 因此,我們不應對恩主忘恩負義,讓我們盡我們的能力向祂獻上一切:信德、望德、愛德、自制、施捨、好客。我不會停止——現在與永遠都不會停止——我先前的呼籲。什麼呼籲呢?當你們要走近這令人敬畏而又神聖的祭台,領受聖體聖血時,你們要心懷敬畏與戰兢,要懷着純潔的良心,守齋祈禱,不要製造混亂,不要推搡那些在你近旁的人。因為這全然是瘋狂之舉,是少有的輕蔑行為。因此,這會給這樣做的人帶來巨大的懲罰與報應。人啊,你要明白:你將要接觸的是怎樣的祭獻;你將要走近的是怎樣的祭台。你也要反省,你只是塵土,卻要領受基督的聖體聖血。當皇帝召你參加盛宴時,你滿懷恐懼地坐在席間,帶着敬意,靜靜地吃那擺在你面前的食物。但當上帝召叫你到祂自己的祭台前,將祂自己的聖子擺上的時候,那時,大能天使都滿懷敬畏、戰戰兢兢地待立在近旁,基路伯遮住了自己的臉,撒拉弗戰戰兢兢地高呼:「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主。」——請告訴我,你們要在這一屬靈的盛宴上,大叫大嚷,製造混亂嗎?你們不知道嗎?在那時靈魂必須充滿寧靜。此時需要平安與寧靜,不要混亂、動怒與騷動,因為這些都會使靈魂變得不潔。現在,如果在我們犯了這樣的罪以後,為我們有怎樣的寬恕呢?我們在走上前來領聖體聖血時竟然不能潔淨忿怒的情慾。還有什麼比擺在我們面前的更必須的呢?或者有什麼擾亂我們,以致我們快速上前,將這些都拋在腦後,奔上前去呢?不,我請求並懇請你們,讓我們不要激起上帝對我們的忿怒。擺在我們面前的是療治我們創傷的救恩良藥;是永恆的財富,是天國的大使。因此,讓我們戰戰兢兢地走上前來;讓我們獻上感恩;讓我們俯伏於地,承認我們的過犯;讓我們哭泣,哀哭我們自己所犯下的罪惡;讓我們向上帝獻上熱切的祈禱;讓我們全然潔淨自我,安安靜靜地、以相稱於走近天上君王的良好秩序,走上前來;領受了無玷而神聖的祭品(聖體聖血),讓我們親吻,讓我們以眼目擁抱,讓我們使我們的理智温暖起來——我們聚會不是為受審判,或是受懲罰,而是為了靈魂的清醒,為了愛,為了修德,為了與上帝修和,為了獲得確切的平安,以及數不盡的美善的基礎,使我們既使自己受到祝聖,又給我們的近人帶來教益。我要持續講説這些事,不會停止。如果你沒有學到什麼有益的東西,僅僅只是心不在焉的跑到這裏來,這有什麼益處呢?總是説一些討好你們的話,這有什麼益處呢?親愛的諸位,這個慶期很短:讓我們生活清醒;讓我們訓練自己;讓我們在各種關係內展現真誠的許諾;讓我們投身於各種事上——無論我們需要聆聽上帝的話語,或是祈禱,或是前來領聖體聖血,或是做其他任何事情,都要懷着敬畏與戰驚,好使我們不致因疏忽而給我們自己招致詛咒,因為經上説:「那怠慢執行上主工作的,是可咒罵的。」大聲喧譁、脾氣暴躁是對展示在我們前的祭獻的傲慢無禮。讓自己玷污上帝是極大的放肆。請聽宗徒論到這樣的事是如何説的:「若有人毀壞上帝的殿,上帝必要毀壞那人。」因此,讓我們不要不與上帝修和,反而激怒祂,讓我們表現出極其的勤勉,極其的端莊,靈魂寧靜,祈禱着,懷着一顆「破碎的心」,走近前來,藉此,我們好能安慰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使我們能因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對世人的恩寵與大愛,領受所應許賜予我們的美好事物(聖體聖血)。願光榮、權能、尊敬歸於祂,偕同聖父及聖神,從現在到永遠,及世之世。阿們。

May 2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