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三,12月18日

早禱-第二經課-路加福音12:35-48 主人來到,看見僕人這樣做,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派他管理所有的財產。(路加福音 12:43-44 和合本2010) 在路加福音的第十二章中,耶穌正對著數不清的人群講道(12:1)。祂的話語既充滿安慰又異常嚴厲。在這段經文中,祂鼓舞人心地說:「那殺身體的,不要怕他們」,但隨即又說出令人戰慄的話:「該怕那殺了以後又有權柄把人扔在地獄裏的。是的,我告訴你們,正要怕他。」(12:4-5)。祂向聽眾保證說:「你們這小羣,不要懼怕,因為你們的父樂意把國賜給你們。」(12:32),但不久後又描述那懶惰並以為主人還不會回來的人的結局:「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候,那僕人的主人要來,重重地懲罰他,定他和不忠心的人同罪。」(12:46)。 在這些對著數不清的群眾所說的話語當中,聖路加記載了聖彼得所提出的一個問題:「主啊,這比喻是對我們說的呢?還是也對眾人呢?」耶穌毫不動搖地繼續講述,保持著要為主人的歸來作好準備的主題,但為表明祂聽到了聖彼得的問題,祂現在將話語的重點轉向那些將要在上帝國度中作領袖的人。 對聖彼得,就是耶穌後來著名地吩咐「餵養我的羊」的那位,祂用反問的方式回答說:「誰是那忠心又精明的管家,主人要派他管理自己的家僕,按時定量分糧給他們的呢?」我喜歡想像耶穌在這裏停頓了一下,注視著發問的人,讓聖彼得的思緒開始運轉。的確,聖彼得可能在想:「誰是那忠心有見識的管家呢?」就像一個不確定老師是否想要他回答還是保持沉默的學生一樣,我想像聖彼得或許幾乎要怯生生地回應:「您是指我嗎?」 現在我們要進入重點了。不久之後,當耶穌揭示門徒中將有一個背叛者時,門徒們腦海中急切閃過的問題是:「是我嗎?您是指我嗎?」在這裏,在這個更公開的講話中,同樣的反射性回應是由一個相反的問題引發的,而這個問題驅動著將臨期悔改順服的所有動力。「誰是忠心有見識的呢?」當主再來的時候,你會不會成為那個愚蠢地認為祂的來臨還很遙遠,認為悔改和順服可以延後的人呢?你會不會「被分派到不信的人當中」?還是你會成為那些聽到祂的話就問「您是指我嗎?」的人之一?你會不會成為那個聽到「是的,就是你」就立刻順服的人?讓我們努力成為基督可以這樣說的人:「主人來到,看見僕人這樣做,那僕人就有福了。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派他管理所有的財產。」(路加福音12:43-44) 保羅·立維德 神父 殉道者聖喬治堂,安立甘美國教省,辛普森維爾市,南卡羅來納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二,12月17日

早禱-第二經課-馬可福音5:21-ff 有一個會堂主管,名叫葉魯,也來了,一見到耶穌,就俯伏在他腳前。(馬可福音 5:22 和合本2010) 在馬可福音的這最後一段中,我們看到一位患有血漏的婦人打斷了故事的發展。就如同在第十一章中,無花果樹被咒詛和聖殿被潔淨的記載一樣,這裏的敘事安排也為經文提供了一些額外的見解。 法利賽人因耶穌違反安息日的規定(以及他們不斷被祂的教導和榜樣「擺在適當位置」),早已想要除掉祂。因此,令人頗為驚訝的是,這位會堂的領袖竟願意接近祂,並因此冒著危及自己職位的風險。然而,為了自己的孩子,誰不願意赴湯蹈火呢? 在尋求耶穌時,他必定已具備了一定程度的信心,相信這就是「真實不虛的」。福音書中一再強調這種救贖的信心是獲得醫治的先決條件。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這位官員的信心,還看到那位婦人的示範:她迫切地想要治癒自己的病痛,同時也對耶穌能夠幫助她這份直覺充滿莫大的信心。 因此所展現的是一個程度論證,從困難的情況(女兒尚未死亡)到不可能的情況(十二年來耗盡所有資源卻毫無改善),再到無法逾越的醫治(小女孩在耶穌到達前就被報告已經死亡)。如果其中一個情況是可行的,那麼按理推論,更大的事情也可能實現。 耶穌當然早已知道有人得了醫治,也確切知道是誰摸了祂。就如在約翰福音第11章,耶穌使祂的朋友拉撒路復活時所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了我。我也知道你常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了周圍站著的眾人,要使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的。」(41-42節) 此外,祂並不滿足於她得到醫治,還想要親自與她交談。這或許不僅是為了確認她的痊癒,更是要強調她現在也成為了門徒,她的生命已經因著這個新的、持久的關係而永遠改變。她如今已被納入耶穌兄弟姐妹的偉大而蒙福的群體中,即那些遵行上帝旨意並相信祂兒子的人(參見馬可福音3:35)。 還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後來被選中見證登山變像榮耀的同三位使徒,在這裏也被特別挑選來見證死人復活;這再次從較小的事到更大的事來印證。如果耶穌能使這個孩子復活,祂自己當然也能復活。 丹·史奎尔 神父 聖保羅堂,安立甘美國教省,墨爾本,佛羅里達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五,12月20日

早禱-第二經課-哥林多後書5:5-21 所以,無論是住在身內或住在身外,我們都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悅。(哥林多後書 5:9 和合本2010) 降臨期就是為了準備在聖誕節時,在內心和靈性上迎接基督的來臨。在聖誕節,我們將慶祝道成肉身並住在我們中間這個歷史事實。然而歷史已經過去,基督徒被召喚要在當下尋找基督道成肉身對他們的屬靈意義。有一位作者提醒我們,上帝一直都打算道成肉身,也就是說,祂始終希望祂的道在信徒的心中成為肉身。 我們的聖經經文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點。我們要謹記,聖保羅作為基督最偉大的詮釋者,他將他所知道的基督救贖生命轉化為基督聖道的屬靈真理。他從未提及基督的神蹟,而是將祂比喻的真理轉化為每個人都能理解的神學。當他解釋十字架釘死和復活的意義時,他對基督的誕生卻著墨不多。相反,他自覺的召命引導他以死亡和基督聖道在靈魂中重生的屬靈角度來解釋道成肉身的意義。保羅最關注的是皈依,這需要老我的死去和新我的復活。我與基督同釘十字架,現在活著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裏面活著(加拉太書2:20)。 今天的經文讓我們思考靈魂中的死亡與新生。聖保羅一直在向聽眾講述屬地的與屬天的、屬肉體與屬靈的、從上披戴與從下披戴之間的衝突。這種對比揭示了每個基督徒都會面臨的掙扎。基督徒在安居肉體與安居上帝之間備感煎熬。但聖保羅並非要貶低身體或肉體。相反,他要我們看到,當靈魂安居於上帝,受基督聖道的統治與引導時,如何調節並約束身體。 當然,要更親近上帝,我們需要禱告。如果因為家庭、教會和城市的外在生活職責與義務,使我們不得不遠離上帝而居在肉體之中,我們必須謹記,我們的信仰更願意我們透過內住的基督聖道而親近上帝。 親近上帝唯有透過實踐和習慣養成。亞里士多德說,我們藉著行善而成為善人。在我們的生命中必須要做的善事就是禱告。禱告使我們遠離世界、肉體和魔鬼,得以親近上帝。禱告開啟我們的心接受基督聖道,使我們透過祂在靈性上向上帝負責,並開放我們的靈魂接受唯有祂才能賜予的醫治與轉化。如果我們想要達到上帝與天堂,我們可以透過禱告減少對肉體的依戀,好讓歷史中的基督成為在我們裏面重生的道成肉身,為了我們的救恩。 威廉·馬丁 神父 聖彌迦爾及諸天使堂,安立甘美國教省,亞甸市,北卡羅來納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六,12月21日

早禱-第二經課-約翰福音14:1-14 多馬對他說:「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裏,怎麼能知道那條路呢?」耶穌對他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 14:5-6 和合本2010) 使徒聖多馬,常被稱為「懷疑的多馬」,為我們上了一堂關於信仰的美好課程,特別是當我們看到他在約翰福音14:5-6中的角色時。當耶穌告訴祂的門徒,祂要去為他們預備地方時,聖多馬提出了一個誠實的問題:「主啊,我們不知道你去哪裏,怎麼能知道那條路呢?」(約翰福音14:5)。耶穌回應時揭示了一個深刻的真理:「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翰福音14:6)。在此,我們看到聖多馬的疑惑成為了耶穌彰顯祂與天父獨特關係,以及祂作為通往永生道路的契機。 聖多馬的問題源於困惑和不確定,深具人性。當我們面對人生的考驗、損失和種種奧秘時,許多人都能理解他的疑惑。懷疑並非信仰生活中的異物,而是旅程的一部分。多馬真誠的探問揭示出,信仰並非意味著完全沒有疑惑,而是願意將這些疑惑帶到耶穌面前,讓祂來轉化。耶穌並沒有因聖多馬缺乏理解而責備他;相反地,祂溫柔地回答他,提醒多馬——也提醒我們所有人——認識並跟隨祂,就是認識天父。 基督的話語深具安慰。祂以「道路」來形容自己,在我們感到不確定的時候給予我們確據。耶穌不僅僅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祂就是通往上帝的道路。作為「真理」,祂向我們揭示上帝的本質——祂的愛、祂的憐憫、祂的公義。而作為「生命」,耶穌與我們分享神聖的生命,在我們軟弱時賜予力量,在我們破碎時醫治我們。當我們與疑惑掙扎時,耶穌的同在提醒我們並不孤單;我們與那位體現上帝之愛、成就我們一切追求的主同行。 然而,跟隨基督不僅僅是理性上的認同;這需要意志的行動。就像多馬一樣,即使我們不完全理解,我們也被邀請向前邁進。信仰在其最深層的意義上,是一種信任和降服的行動。跟隨耶穌就是要緊緊依靠祂,倚賴祂的恩典,即使在疑惑產生時也是如此。信仰的旅程呼召我們要緊緊依附耶穌,特別是在我們感到自己不夠堅強的時候。在懷疑的時刻,我們可以倚靠聖禮的恩典、上帝的話語,以及信徒群體,這些都支持並維繫著我們。 聖多馬的故事提醒我們,疑惑並非信仰的障礙,而是加深信仰的邀請。當我們以信心和信任跟隨基督時,即使在不確定之中,我們也能發現深刻的平安。因為耶穌,那位道路、真理和生命的主,在我們懷疑時與我們相遇,引領我們邁向永不止息的愛。 克萊頓·麦凯尔文 神父 聖希爾達堂,安立甘公教會,亞特蘭大市,喬治亞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四,12月19日

早禱-詩篇 96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全地都要向耶和華歌唱!因為他來了,他來要審判全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信實審判萬民。(詩篇 96:1、13 和合本2010) 在降臨期間,我們往往主要關注我們的主和救主作為嬰孩降生在馬槽裏。但這也是我們應當為主和救主的第二次來臨做好準備的時候。 “因為他來了,他來要審判全地。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信實審判萬民。” 他要審判「全地」、「世界」和「萬民」:這就是指著我們。我們將被他的「真理」所審判。耶穌就是那真理。我們將如何面對這真理的衡量?我們會有清白的良心,還是會試圖掩飾不潔的良心? 在降臨期間善用悔罪復合禮是潔淨我們良心的最佳方式。「什麼?!要去告解?!你的意思是要向神父大聲說出我的罪過?!」是的。親耳聽到自己列舉罪過,才是真正地承認這些罪。將它們從心中卸下並交託給主,這是唯一的方式。 「但是要向神父告解?!當他聽到我做過的所有壞事時,他會怎麼想我?」我們必須記住,神父是「代表基督」——他是基督的代表。他與我們互動時所做的一切都是以基督的身份。那麼,他會對我們的罪「怎麼想」?他會像基督所想的:「你的罪得赦免了。」我們是透過神父從基督那裏得到寬恕,這樣我們才能真正聽到赦罪的話語並確信無疑。 告解並不會造成傷害,即使有些不適,那也是「好的」不適,能喚醒我們並使我們更親近我們的主和救主。通過忠實地完成由基督藉由神父分派給我們的補贖,我們就能帶著如釋重負的心情重返世界;不僅是因為那個「考驗」結束了,更是因為我們明白真理並真正得到寬恕。 「你們要向耶和華唱新歌!」我們所唱的這首新歌就是全能者愛我們;因為我們被愛,所以我們得赦免。降臨期最受歡迎的聖詩之一是「以馬內利來臨歌」;現在我們可以唱出真摯的心意。我們渴望他的來臨,好讓我們能與「全地一起向耶和華歌唱」。我們不必懼怕他「來審判全地」、「世界」和「萬民」,因為作為基督徒,我們被愛,所以得蒙赦免。 願這個降臨期為你充滿真理。 琳達·伯恩斯 姊妹 聖阿爾班座堂,安立甘美國教省,奧維多市,佛罗里达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三主日 禮拜日,12月15日

早禱-第二經課-路加福音1:57-ff 撒迦利亞的口立刻開了,舌頭也鬆了,就開始說話稱頌上帝。(路加福音 1:64 和合本2010) 撒迦利亞的沉默已被聚集慶祝的人群的寂靜所取代,他們敬畏地聆聽著,張著嘴望著這位長期保持沉默的人。很可能沒有人預料到這位老人會有這樣的表現。畢竟,他不是被上帝懲罰了嗎?而且還是在聖殿裏!是的,上帝確實賜給了撒迦利亞他長期祈求的孩子,但這位在上帝面前被視為義人,一直無可指責地遵行主的一切誡命的人,卻被他所事奉的上帝變成了一個聾啞人。 他對加百列的信息作出回應,基本上是在要求另一個神蹟。像撒迦利亞這樣的聖殿祭司,為何會以這種方式回答呢?會不會是因為多年來看似徒勞無功的祈禱,讓他失去了希望?也許他的禱告已變成例行公事,只是一種行為而已,他的信心動搖了。之後情況變得更糟。然而,此刻的他卻容光煥發,突然開口歌唱,聲音隨著每個字越發響亮。在這九個月被迫保持沉默的日子裏發生了什麼,讓他現在既是先知又是詩人? 我不能確定,但根據從他靈魂深處湧現的讚美詩,我是這樣推測的。他想起了一些事。他記起了自己是誰,他的上帝是誰,像他之前的大衛王一樣,他向主呼求,並「在主面前謙卑自己」(詩篇30:8)。他不再為所缺乏的哀傷,開始盤點自己所擁有的。當他思緒與失望的喧囂平息時,他遇見了他的上帝。 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常說:「上帝是寂靜的朋友。」在整本聖經中,寂靜常常是上帝偉大作為的前奏。在寂靜中,上帝信實地對待撒迦利亞,並向他施恩。祂引導撒迦利亞重返聖經。祂幫助他將聖經與加百列所傳的信息聯繫起來。 這就是先知以賽亞所說的那個孩子,那在曠野呼喊的聲音,為主預備道路(以賽亞書40:3)。這就是他的兒子,將宣告瑪拉基所說的「公義的太陽」(瑪拉基書4:2),就是撒迦利亞優雅地宣告已經來臨的「從高天升起的晨光」。透過上帝賜予的沉默,撒迦利亞領悟到,那長久等待的時刻已經來臨。他的心靈與聲音怎能不高昂?這不是懲罰,而是恩賜。藉著撒迦利亞,上帝賜給我們一份特別適合將臨期喜樂主日的禮物,讓我們也能與所有信徒一同歌頌救恩的喜樂,歌頌那「從高天臨視我們的晨光」,以及祂必再來。 克萊爾·布尔吉斯 女執事 聖保羅堂,及學校,安立甘美國教省,墨爾本,佛羅里達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三,12月11日

晚禱-第一經課-以賽亞書12章(1943年日課經課表) 「看哪!上帝是我的拯救;我要倚靠他,並不懼怕。因為主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是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你們必從救恩的泉源歡然取水。在那日,你們要說:「當稱謝耶和華,求告他的名;在萬民中傳揚他的作為,宣告他的名已被尊崇。(以賽亞書 12:2-4 和合本2010) 在閱讀聖經時,放慢腳步並讓我們的想像力發揮作用是很有益處的。我們的想像力不僅僅是用來編造幻想的工具,它也是讓我們在所謂的「心眼」中形成畫面的能力。特別是在舊約聖經中,由於經文充滿比喻和明喻,上帝要向我們展示的意義往往最能透過圖像來表達。我們很少得到明確的定義,更多時候上帝是給我們一幅圖畫。 在以賽亞書的前半部分,先知必須向他的子民傳達一個令人不安且難以接受的信息,充滿悲傷和黑暗、火焰與痛苦。以賽亞反覆強調——以色列的未來充滿禍患。請花點時間數一數在第五章中這個詞出現了多少次。 以賽亞用許多方式表達這個信息,但意思始終如一:罪帶來苦難。而以色列已經為自己積累了大量的苦難。 在這樣的背景下,在上帝子民最低落的時刻,先知在第十一和十二章中給了我們越來越清晰的希望曙光。雖然以色列不忠的後果是嚴重的,但將有一位要來徹底終結苦難的主。祂的出現將如同黑暗中突然閃現的光明,祂的來臨將激發出崇高的頌歌。與以色列腐敗的統治者形成對比,「他必以公義審判貧窮人,以正直判斷地上的謙卑人」(以賽亞書11:4)。與當代的風氣相反,祂必遵行並持守上帝的誡命,因為「耶和華的靈必住在他身上」,祂必以智慧、聰明、知識和敬畏耶和華來治理。 就在此時,以賽亞暫時停止宣告禍患,轉而宣告上帝自己將成為祂子民的拯救,並想像這些蒙福的子民將要唱的歌。在第十二章中,以賽亞做了所有充滿喜樂的人都渴望做的事:他譜寫了一首讚美詩。在他的詩句之間的短暫停頓中,他用了一個優美的意象來描繪被上帝拯救的經歷。與書卷開頭反覆描繪的乾旱悲傷形成對比,我們看到一口井,和一個歡欣鼓舞的打水者,正在汲取他所渴望的、能解他重度乾渴的水。想像這個畫面。想像有人正在井邊打水,或許正拉著繩子,為他所汲取的水而喜樂洋溢。現在,想像你握著繩子,從救恩之井中打上來的水桶就是為你預備,供你暢飲的。 罪仍然帶來痛苦,我們的罪仍然會有後果。但讚美上帝,祂已應許解我們的渴,當我們發現祂是我們的救恩時,那一刻必充滿喜樂。正如祂第一次來臨一樣,祂再來也必如此。所有的人啊,要歡呼喜樂! 托马斯·菲克利 先生 聖鄧斯坦研究院院長,罗斯兰德,弗吉尼亚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五,12月13日

早禱-詩篇 73 我這樣愚昧無知,在你面前如同畜牲。然而,我常與你同在;你攙扶我的右手。你要以你的訓言引導我,以後你必接我到榮耀裏。(詩篇 73:22-24 和合本2010) 比起今天是13號,星期五(譯者注:西方很多人認為13號星期五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這件事,更重要的是今天是聖露西的瞻禮日。露西生於西元283年的貴族家庭,其名意為「光明」,自小在基督教信仰中長大,並決定將生命奉獻給基督,過著獨身生活,致力於照顧窮人。她以美貌聞名,尤其是她那雙閃耀著內在美善光芒的眼睛。據說她因對基督的愛而散發出光輝。這是戴克里先迫害基督徒最嚴重的時期,許多基督徒躲在敘拉古地下墓穴中避難。露西亞為這些躲在黑暗中的人送去食物和水,由於雙手都拿著食物和飲水,她便在頭上戴著一個編織花冠,上面插著蠟燭照明。她的家人已為她安排婚事,但她將嫁妝全數施捨給窮人,結果她的未婚夫向總督告發她是基督徒。 她不只有外表的美麗;在所有人眼中,她似乎都散發著信仰的光芒。總督威脅她並下令將她送到妓院,但她堅定不移。總督試圖將她燒死,但木柴卻怎麼也點不著。總督震怒之下,下令挖出她的雙眼。儘管遭受了種種酷刑,她依然不屈不撓,最後終因頸部被劍刺穿而殉道。她與其他殉道者一同在《安立甘彌撒經》的聖餐禮的祝文之中被紀念。在許多國家,聖露西日都會舉行遊行,由一位戴著蠟燭皇冠的年輕女子在黑暗中引領。在安立甘的年曆之中,她的瞻禮日特別重要,因為這一天決定了冬季齋期的時間:在她的慶日之後的禮拜三、禮拜五和禮拜六,為冬季齋期,在此期間教會為那些準備接受聖職之人祈禱。 儘管今天的詩篇一開始哀嘆邪惡和不敬虔之人的昌盛,但當詩人宣告上帝堅定不移的信實時,語調戲劇性地轉變。當我們今天做早禱時,讓我們記住基督徒信實、見證,以及最重要的是勇氣的重要性,因為我們也在分享基督的光。 聖露西祝文:上帝,我们的救主啊,我們歡喜快樂地紀念蒙福的童貞女聖露西的節日,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使我們得以學習效法她的一切虔誠愛主之情。這都是靠著我主耶穌基督。阿們。 理查德·畢格伊·薩特 神父 殉道者聖喬治堂,安立甘美國教省,辛普森維爾市,南卡羅來納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六,12月14日

早禱-第二經課-馬可福音4:30-ff 耶穌又說:「我們可用甚麼來比擬上帝的國呢?可用甚麼比喻來說明呢?它像一粒芥菜種,種在地裏的時候,雖比地上所有的種子都小,但種下去以後,它長起來,比各樣的菜都大,又長出大枝,以致天上的飛鳥可以在它的蔭下築巢。」(馬可福音 4:30-32 和合本2010) 降臨期是一段祈禱和默想的時期,期待著基督的降生以及祂最終迎接祂的新婦——教會的重臨。 作為安立甘宗的信徒,我們相信祈禱與查考聖經是密不可分的。若我們在研經與禱告中運用芥菜種的概念,試想主將如何使這投資成長。我們在降臨期的靈修所作的投資,必將在整年中帶來豐碩的成果。 當我們在公禱書中誦讀祝文作為閱讀新舊約經文的序言時,我們實際上是在以禱告的心閱讀上帝的話語。 請思考克蘭麥主教所寫的降臨期第二主日的祝文,這是我在任何教導的場合時最喜愛使用的禱文: 當受讚美的主啊,主要教訓我們,曾使諸卷聖經著成。求主使我們能聽、能讀、能記、能學,心裏思想明白,就因從主聖言所得的忍耐和安慰,可以恆心堅守上帝借我主耶穌基督所賜與我們永生的盼望。聖子與聖父、聖靈,一同永生,一同掌權,惟一上帝,永無窮盡。阿們。 這是多麼美好的禱告,我們每次研讀上帝的話語時都可以使用。「主啊,求祢開啟我屬靈的眼睛和耳朵,讓我在這學習的時刻能領受祢要給我的一切。」若我們單純地祈求,就必得著祂為我們預備的。問題在於:我們要如何運用從研經中所獲得的洞見與理解?這些賜予我們是有目的的。我們不應該把光藏在斗底下,反而要成為世上的光,以完成祂的旨意並實現大使命的託付。 分享你的信仰時,你會感到擔憂或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嗎?你會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踏出這一步嗎?你會想:「哎呀,要是我犯了錯怎麼辦?」分享福音是我們的責任;至於主要如何運用我們的努力,那是祂的事。若我們把光藏起來,就難以發光照人。 傳福音就像學習樂器一樣,需要練習。我們第一次拿起樂器時不會就成為演奏大師,但透過練習,我們終能成為熟練的音樂家。 當你閱讀這些每日靈修時,我為你祈禱,願主賜予你勇氣並堅固你,使你分享福音給失喪者的恐懼減少,並能勇敢地把握每個分享的機會。 韋爾·金斯 會吏 救世主基督堂,安立甘美國教省,華納羅賓斯市,喬治亞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

降臨第二主日 禮拜四,12月12日

晚禱-第二經課-啟示錄14:1-13(1943年日課經課表) 我又看見另一位天使在空中飛翔,有永遠的福音要傳給住在地上的人,就是各邦國、各支派、各語言、各民族。他大聲說:「要敬畏上帝,把榮耀歸給他,因為他施行審判的時候已經到了。要敬拜那創造天、地、海和水源的主。」(啟示錄 14:6-7 和合本2010) 當我還是個小男孩時,我最喜歡的漫畫人物是蝙蝠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蝙蝠俠幫助五歲的我克服了對黑暗的恐懼。要記住,這是五歲小孩的邏輯:在漫畫中,其他英雄都穿著鮮艷的服裝,明顯表明他們就是英雄。像超人這樣的英雄們總是穿著顯眼的顏色和標誌出現,代表著正義與善良,並伸張正義。罪犯逃離他們是為了避免被抓;但他們並不害怕這些英雄。他們真正害怕的英雄是蝙蝠俠。漫畫常常把蝙蝠俠描繪成一個躲在黑暗中的人;罪犯害怕他,因為他們知道被逮捕只是最輕微的後果。老實說,他們寧願面對警察也不願面對可怕的黑暗騎士。作為一個小孩子,想到黑暗中可能潛伏著某個讓壞人比讓我害怕更害怕的存在,這種想法反而讓人感到安心。我想,走廊盡頭的那個黑暗衣櫥裏可能有怪物,但也很可能是蝙蝠俠在守護著我。對於一個五歲孩子的邏輯來說,這完全說得通。 儘管長大後可能會幫助我們擺脫對黑暗的恐懼,但在我們周遭的世界中,仍然時常存在著許多令人恐懼的事物。我們很容易執著於世界上對基督福音的反對、各地教會所遭受的迫害,或是我們文化中已被摒棄的道德準則,這讓我們不禁懷疑,第一次降臨時溫柔謙和的耶穌,究竟能為此做些什麼。然而,使徒約翰(或今天第一課中的以賽亞)的異象提醒我們,那位看顧我們的主,正是世界其他人將會感到更加畏懼的那一位。耶穌說,我們的懼怕應當留給那位能夠毀滅身體和靈魂的主(馬太福音10:28;路加福音12:5)。主耶穌基督在他第一次降臨時是如此溫和,以至於我們有時會忘記他為了親近人類而做出了多大的屈尊。那位曾抱著孩童在膝上,在復活後為門徒預備早餐的耶穌,也將「帶著榮耀再次降臨,審判活人死人;他的國度永無窮盡。」 在這降臨期,我們適當地記住上帝之子在道成肉身時如何擱置了他的「可怖性」,好讓我們得以認識他;然而這只是暫時的,為要讓我們對那位世人更應當懼怕其能力的主保持一份敬畏之心。這位大能的上帝以極大的關愛看顧他的兒女,這應當減少我們對其他一切事物的恐懼。 艾倫·奧特 會吏 聖阿爾班座堂,安立甘美國教省,奧維多,佛羅里達州 返回「2024年降臨節默想」

December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