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應知的公禱書歷史 第4章 禮儀書的發展
第4章 禮儀書的發展 珀西·迪尔默 當我們在本書第三部分單獨討論教會禮拜儀式時,追溯其早期的歷史將是最方便的;因此,在本章以及緊接着的章節中,我們將僅限於討論作為整體的「禱文書」本身的歷史。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原始教會的禮拜儀式沒有固定的性質,大部分是臨時性的。當文字固定下來後,禮拜儀式逐漸被寫成單獨的手稿。據我們所知,最早的禮儀書都沒有流傳下來;因為,我們必須始終牢記,戴克裏先(Diocletian)皇帝對基督徒的最後一次大迫害(303 年)之中,包括有計劃地銷燬基督教文獻;但1894年在阿託斯山發現了埃及特米斯(Thmuis)主教塞拉皮翁(Serapion)的一本早期書籍(第188頁),大約是350 年的作品,學者們很有可能會發現更早的作品。小的禮儀書或有關禮儀的筆記可能寫於公元md世紀(原文in the md century,意思不明,可能説的是二世紀?),甚至使徒時代;因為在最早的儀式中很可能有一些固定的公式,而且在聖革利免書信(約公元 96 年)和2世紀的《十二使徒遺訓》之中也有類似的句子。使徒行傳8章37節,「我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這是洗禮的認信。它只出現在部分文本中,也可能屬於2世紀。許多學者認為聖保羅的一些經文實際上是禮儀用語,例如,「所以主説: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以弗所書5:14)」;「大哉,敬虔的奧秘,無人不以為然,就是神在肉身顯現,被聖靈稱義,〔或作在靈性稱義〕被天使看見,被傳於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榮耀裏(提摩太前書3:16)。」後者看起來很像是引用了後來被稱為感恩經或大祝謝文的內容,可能是聖保羅自己在祝聖時,所用詞彙的一部分,就像哥林多後書第13章14節中的 「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一樣。14中的「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也可能是他習慣使用的一種祝福方式。 CHAPEL IN THE CATACOMB OF CALLISTUS.(Restored as it was in the 4th century.) 當然,在《啓示錄》中散落着基督教讚美詩的片段,在《新約聖經》的其他部分中也有。讀者可以自己去找找:啓示錄4:8-11,5:9、10、12、13,7:12,11:17,12:10-12,15:3-4,19:1、6-7;提莫提後書2:11-13;除了以弗所書4:4,也許還有第1 章3-14 節,以及使徒行傳4:24-30的禱告。此外還有聖路加在其福音書前兩章中為我們提供的偉大頌歌:尊主頌、撒迦利亞頌、榮歸主頌、西面頌。 事实上,我们在《新约》中发现了基督教崇拜的许多要素: 赞美,如哥林多前書14:26,以及这些頌歌和聖詩。 祈禱,如哥林多前書14:14-16,当然还有许多其他地方。 經課,如帖撒羅尼迦前書5:27 和歌羅西書4:16 中之中誦念書信,毫無疑問,當然有關於基督的「回憶錄」以及舊約的誦讀。 講道,例如使徒行傳20:7,提摩太前書4:13。 先知預言/講道:可能類似打破貴格會的「寧靜等候聖靈指引」的崇拜模式,例如哥林多前書14:1、29,帖撒羅尼啊前書5:20和哥林多前書11:4。從這裏經文,我們可以了解到婦女參與了先知講道,因此保羅斥責了婦女講道。這段經文非常有意思,因為保羅命令:「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哥林多前書14:34)。」這並不是意味著她們要在教會之中保持安靜,也不是說她們不能參加禮拜,而是指的是婦女們養成了在禮拜的時候喋喋不休的習慣:從上下文來看,男人們說方言似「胡言亂語」,或者同時說預言,從而打斷了禮拜,然後婦女們又互相詢問這是什麼意思,從而增加了混亂——會有這樣的情況是不足為奇的。 方言:哥林多前書14:23-39,我們可以看到,方言已經變得是像是咿呀學語了。聖保羅認為方言不如先知講道。 施捨:哥林多前書16:1,哥林多後書9:1-15。 愛宴:保羅稱呼為主的晚餐,哥林多前書11:20-22。 傅油:雅各書5:14。 驅魔:使徒行傳16:18。 醫治的工作。 所有這些內容都是對核心禮儀的補充,或者是包含在核心禮儀之中:(1)洗禮,(2)按手禮(洗禮之後),(3)擘饼,(4)祝聖為主的執事,以及(5)在家中,或最初在聖殿的日常祈禱,和在猶太會堂的勸勉聚會。 上圖:大教堂的聖職座位和詩班席 在使徒時代之後,我們從小普林尼的書信(約112年)、殉道者聖游斯丁(約148年)、特土良(約200年)以及其他早期基督教著作之中都有關聖餐禮的描述;但是,到了希坡律陀的教規(可能不晚於250年)之中才給出了明確的指示和程序;我們所擁有最早的聖餐禮儀書是我們已經提及過的塞拉皮翁的禮儀書。這部珍貴的文獻是一本「聖禮手冊」——也就是說,它包含了聖餐禮和其他禮儀。 尽管我们是从其他著作中得知确实存在过这样的书籍,但我们还得再过一个多世纪才能找到像塞拉皮翁那样完整的现存书籍。从7世纪开始,我们可以越来越清晰地追溯禮儀書的历史。這些禮儀書由三部分组成,即時辰日課禮儀、聖餐禮和其他聖禮,后者包括在婚配、聖秩和忏悔者悔罪復合等场合使用的禮儀。 上圖:一本9世紀福音書,封面為14世紀製作。 然而,繕寫員考慮的並不是禮儀的分類,而是必須使用這禮儀書的人。在那個時代,製作禮儀書的唯一方法是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編輯和抄寫。因此,繕寫員自然不會在書中加入任何對聖職人員而言沒有必要的內容。因此,主教或會長有他的聖禮手冊,其中包括聖餐儀式的主祭部分,但也可能包含他在其他儀式中的部分,如洗禮、婚配或按立。我們的祈禱書中的大部分禱文都來自三部舊羅馬聖禮手冊——《利奧尼聖禮手冊》(6 世紀)、《格拉西亞聖禮手冊》(8 世紀初)和《格里高利聖禮手冊》(約8世紀)。會吏也有他自己的福音書,用於誦讀他的職責部分,副執事(subdeacon)有他的書信集,詠經士有音樂唱詩集(musical Choir-books)和詩篇供他們使用。我們在埃爾弗裏克大主教的《教規》(Archbishop Ælfric’s Canons,約1006 年)中看到了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末期英格蘭所需的手抄本清單,在温切爾西大主教的《教規》(約 1300 年)中看到了諾曼時期所需的手抄本清單:這些手抄本可排列如下: ...